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召开30周年大会 刘东生: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2023-11-07 04:35:5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形象大使刘劲带领北京林业大学学子发布“荒漠化防治倡议”。主办方供图

  11月6日,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此前一天,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光伏治沙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据介绍,在“双碳”背景下,我国近年来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光伏治沙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创造了“荒漠化治理+绿色能源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数据显示,我国已如期完成“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的目标任务。

  11月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副局长、中国治沙和沙业学会会长刘东生在《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30年工作报告》中回忆,1993年,在科学家钱学森和时任林业部部长高德占的倡导下,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学会的诞生和起步,包含了老一辈科学家和领导人对治沙事业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荒漠化防治的重视和支持,也促进了治沙战线科技、教育、企业及社会有关方面的参与和付出。”

  他表示,三十年来,新中国防沙治沙工作由艰难起步、重点治理进入到快速发展、科学推进,逐步实现了沙化形势整体好转、加速改善和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双缩减”“双减轻”和植被、固碳“双提高”,中国荒漠化治理走向了世界。

  他透露,学会积极为管理部门提供专家咨询意见,助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1993年至2023年,完成25个重要研究项目,向国家林草局报送《关于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转隶至国家林草局的建议》《关于加快沙棘资源培育和产业开发的建议报告》《关于对林业与国民养生保健关系的几点体会的报告》等建议。组织10余次成果鉴定会,发布了10多项团体标准,聘请14位院士为高级学术顾问,建立近130位专家的信息库,积极推广荒漠化防治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产业模式应用50余项。

  他同时表示,1993年至2023年,组织开展30余次考察调研,提出50多条建议。今年7至8月,组织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有关专家和管理工作者在陕西、青海、内蒙古调研,形成了“发展光伏产业要处理好与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关系”的报告,上报国务院并得到批示。

  据了解,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适应防沙治沙新形势、开创新局面,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治沙综合效益,国家林草局批复同意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光伏治沙专业委员会,并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

  11月5日,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丰表示,光伏治沙是解决荒漠化、保护生态的重要措施,光伏治沙专业委员会成立正当其时。

  截至目前,国家电投已完成光伏治沙项目共8个,治沙面积4.4万余亩,筹备开工光伏治沙项目11个,治沙面积83.8万亩。

  刘丰表示,作为光伏治沙专业委员会的牵头单位,国家电投将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携手社会各方、各委员单位,不断开拓创新光伏治沙方式,因地制宜、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坚定不移推动防沙治沙取得新成效。

  国家电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下属通辽发电总厂,是一家有着数十年历史的老牌火电企业。

  日前,记者曾前往该厂贮灰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光伏电站采访。“这是老火电企业走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面貌。”该厂总经理孙文说。

  他表示,昔日的贮灰厂尘土飞扬、寸草不生,扬尘治理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2019年,我们在贮灰场开建光伏电站,仅用105天便完成项目建设实现并网发电。电站建成后,对光伏场区覆土360多万平方米,播撒草籽80多万平方米。”

  三年多时间过去,6500余亩土地上,一片片光伏板连成“蓝色海洋”。人工种植的苜蓿草,野生蒿草、灰菜、芦苇等已将植被恢复。“多年不见、种类繁多的鸟类也开始在这里栖息了”。孙文说。

  孙文透露,这座建设规模150兆瓦的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余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1万余吨、氮氧化物约800吨、二氧化硫约600吨、烟尘约100吨、灰渣3万余吨。截至今年8月,已向社会贡献清洁电量10.134亿千瓦时,并先后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17项荣誉、专利。华体会体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