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研究|光伏发电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2023-12-28 07:00: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现今阶段,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约束等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其中的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来进行发电的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能够有效的应对我们国家能源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快速增长,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应、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发电行业起步较晚。2011年,华体会体育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首次提出制定全国统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并建立了电价退坡机制,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按《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正式拉开了我国光伏产业高速发展的序幕。

  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同年8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光伏补贴正式转为度电补贴,此后,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9261万千瓦。伴随着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爆发式增长,我国光伏发电量亦持续高增。2022年全年,我国光伏发电量达50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91%。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发电量4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技术壁垒。光伏电站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提供高质量的光伏电站生产原材料(光伏组件及配件)、光伏电站的设计与施工、后续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维护,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综合运用,新进入者往往很难在短期内全部掌握,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

  市场开发壁垒。对于优质项目点位的获取是光伏电站行业的核心竞争因素,太阳日照时数较长、上网消纳条件好、基准电价较高的项目点位,能够帮助电站投资业主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具备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的光伏电站运营商,能够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政策条件好的地区提前锁定优质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从而实现自身装机量快速提升。

  目前,我国有31个省、市地区已经明确“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其中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总计达到390GW。2021年,我国新增光伏电站54.88GW,其中分布式光伏达到29.28GW,占比55%,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首次超过集中式,其累计装机容量已经占全部光伏并网容量的三分之一。根据清华大学预测,中国的城乡建筑房顶有近28亿千瓦的潜在光伏装机容量,未来分布式光伏或将占到光伏总装机目标的60%-70%。当前上游硅料加速跌价带动组件价格大幅下跌,光伏终端电站经济性凸显。随着城乡建设中大量的分布式光伏建设并网,分布式光伏规模迅速扩大,配电网承载能力不足,矛盾突出,分布式光伏参与电力市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等,相关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解决。

  ③各地配置新能源项目前,强行捆绑产业项目,不利于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竞争中性。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通过光伏资源指标来招商引资,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全国来说,生产规模过于碎片化,不利于发挥规模效应。一些地区地方政府用市场换投资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光伏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后面也可能面临国家在政策层面的纠偏。

  目前,在美国和欧洲建立光伏供应链,从多晶硅到组件的垂直一体化产能,每GW成本将超过5亿美元,这比在中国建设的成本高三倍以上,欧美发展独立于中国光伏供应链外的整体配套产能缺少经济性,但非经济因素干扰和贸易壁垒增加,光伏制造端的国际竞争正在明显加剧。2021年底至今,海外光伏产业投资加快,美国、欧盟、印度等主要海外光伏市场积极部署制造业本地化政策,加大对本国产业的补贴和支持,全球光伏产业格局加速重构。根据IEA预测,到2027年,欧洲、印度等地光伏产能提升后,中国光伏产能在全球的占比可能下降5%,产量占比可能下降15%。同时,传统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及关税壁垒风险仍然存在,欧美国家在人权、绿色等新型贸易壁垒在加重,供应链安全风险加大,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构成一定挑战。

  我国根据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并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2060年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减少石化能源消费,大力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虽然当前光伏产业链的主要参与者已逐步开展N型高效电池的规模化落地布局,但整体而言,N型电池尚处于规模化建设初期,相比于PERC电池,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年我国N型电池市场占有率仅为9.1%。目前N型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包括TOPCon、HJT、背接触电池(包括ABC)等,各技术路线在性能特性上各有优势:例如TOPCon电池与传统P型电池具有更高的产线兼容性,而采用非银技术的ABC电池则在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当前各技术路线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暂未有单一技术路线占据绝对市场空间,因此N型电池各技术路线的发展尚处于市场充分竞争阶段,未来预计呈现多种N型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N型电池产业化提速,有利于推动技术持续升级。随着技术进步,N型电池的成本和价格或将进一步下降,其市场占有率有望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各项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政策指引,明确开展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试点项目建设,国家光伏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光伏产业迎来平价时代。“平价上网”政策推动光伏行业整体向着降本增效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光伏产业链转换效率的不断提升、工艺技术的持续改善,光伏发电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行业发展也将从政策驱动、计划统筹与市场驱动多重驱动发展的模式逐渐变成市场驱动发展的模式,光伏企业的发展也将更加依赖技术先进性、成本管控能力、客户黏性、人才储备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光伏产业链原材料供需平衡经历大幅震荡,造成产业链价格大幅波动,部分主营业务单一的企业利润水平受到严重影响,以专一电池片生产企业为例,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造成其2021年利润水平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为稳定供应链结构,提升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近几年产业链主要参与者均加速了一体化的建设进程。

  此外,一体化的布局在降低产业链综合成本、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挤压市场中小参与者的生存空间。新的订单会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进一步加速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后续市场格局将更加趋于成熟与稳定。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光伏行业的长期前景仍然乐观。通过积极应对挑战,中国光伏行业有望继续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一个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做出重要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