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风起黄河】山东胜利油田:河海交汇华体会体育崛起绿色石油城 黄河三角洲唱响“胜利歌”

2023-12-31 21:01:3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华体会体育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近年来,黄河流域九省区胸怀“国之大者”,践行“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使命与担当,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写中华民族黄河治理史上的崭新篇章。央广网黄河流域九地频道记者从三江源出发,自西向东,沿着母亲河的足迹,走进大河两岸深处,带您一起领略新时代黄河流域的发展之美、人文之美和生态之美。

  央广网东营12月30日消息自青藏高原横贯九个省区,黄河一路奔腾,在山东省东营市注入了浩瀚无垠的渤海湾。黄蓝交汇,在河与海的激情碰撞下,诞生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

  穿过岁月的长河,追溯东营的发展源头,自然绕不开“石油”这个话题。这是一座“油龙牵来的城市”,先有油田后有城市。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在这里发现后,油田便和这片土地上几代人共同成长相伴。

  从黄河入海口的一片盐碱滩到现在的“油城”“绿城”,巨大的变化离不开胜利油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生动实践。

  脸色黑红的屈龙涛是一位敦实的石油汉子,在采油一线已经工作十几年的时间。作为胜利油田注汽技术服务中心二氧化碳项目部经理,屈龙涛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这边液态二氧化碳注入地下,那边石油就能在井口喷出来,固碳和增产一举两得!”

  胜利油田莱113区块生产场地位于东营市莱州湾龙悦湖景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采用传统注水驱油的方法经济效益差。在这里,屈龙涛带领大家应用了二氧化碳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技术)。他介绍,CCUS就是把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再利用和封存,可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如果说屈龙涛是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将士,那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张传宝就是在实验室里运筹帷幄的军师。

  目前,张传宝带领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试验设备进行混相压力实验,开展CCUS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成绩斐然。

  实验室里,张传宝指着致密的岩心告诉记者,这是地下千米取出的砂岩岩心,原油就“藏”在这些岩石里面。而科研人员在自主研发长岩心驱替装备的基础上,研发了高温高压微观物理模拟装置,直观地显示CCUS技术的应用效果。

  “我们除了用水驱、化学驱的手段,把原油从岩石缝隙里面‘赶出来’,还通过二氧化碳气驱方式把石油采出来。”张传宝说,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可以增加原油流动性,从而大幅提高石油采收率。而通过置换油气、溶解与矿化作用,注入的二氧化碳实现了地下封存,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022年8月,“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投产,项目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或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

  在冬日和煦阳光的照射下,记者来到了东营市广利河湿地公园。清澈的河水围绕着公园,湿地里的芦苇在朔风吹拂下摇曳生姿,市民在健身步道上漫步,几台静音抽油机在悄悄地运行……一幅井在景中、景在井间的画面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里是公园,也是年产10万多吨的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六户采油管理区。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彭明福介绍,按照“地下高效采油、地面观光旅游”的规划,这里实现了“油不落地、气不上天、水不外排、噪声不超标”。

  油不落地,就是将采出液沉积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循环利用,做到“变废为宝”;气不上天,即联合站储油罐采用大罐抽气措施,油井使用套管气回收装置,既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又为冬季取暖提供气源;声不超标,即环境敏感区域使用静音抽油机,其运行声音和一台电脑差不多。

  从东营市区驱车东行约半小时,沿一条8.48公里的S型进海路一路向东,是胜利油田青东5海油陆采平台。平台占地面积约为20亩,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距黄河入海口不过20公里。

  海油陆采,就是以建设人工岛的方式开采海滩石油。青东采油管理区经理滕英涛告诉记者:“这里有65口油水井,日产原油约230吨。”作为深入莱州湾的生产区,如何把握原油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上天是我们的基本要求。”滕英涛说,平台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处处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以进海路为例,这里被设计成了曲折的S型,可以减少对洋流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其中2.25公里被设计成透空路段,每隔50米一跨,管桩桥涵结构为海中洄游鱼类架起了繁殖的通道,也成为青东5与海洋和谐共存的标志。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土地上,胜利油田既是油气能源生产者,又是能源消费者。每年55亿千瓦时的耗电量支撑了每年2340万吨的油气产量,用电成本占操作成本的1/5。

  在“双碳”大背景下,胜利油田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地热余热等清洁低碳能源,不断加快构建多元互补、洁净高效新型能源体系。

  营二井是胜利油田的功勋井,曾经以日产555吨高产油流刷新全国日产原油最高纪录。今天的营二井区,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呈矩阵排列,不断“吞光吐电”,这是井区“风光热储”多能互补项目的重要部分。

  “营二井区目前是胜利油田首个实现碳中和的生产区。”胜利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副总师高中显介绍,井区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每年可发电432万千瓦时,电力可以供油井生产使用,全部实现就地消纳。此外,井区生产的光热替代了过去的燃气加热炉,解决了传统加热设备高能耗、高排放问题。

  据了解,目前胜利油田光伏装机规模410兆瓦,年发绿电能力5亿千瓦时、供热240万吉焦,绿能替代率9%,年碳减排69.5万吨。

  走进胜利油田电力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展示胜利油田实时能源供需关系的三条曲线在不断变化着,它们分别代表火电机组运行负荷、光伏电站负荷、电力现货交易价格,而三条曲线相互耦合,反映了胜利油田油气生产电力消费情况。

  油田电力分公司总会计师王新告诉记者,这个自主开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技术先导试验平台,可以通过连通山东省电网,导入各光伏电站、用电单位的负荷数据,结合网电、火电、绿电的价差,合理分配柔性用电负荷和储能电站负荷,拟合出火电最优负荷曲线。

  据介绍,在平台的引导下,通过谷段应购尽购、峰段应发尽发,优化现货交易策略,2022年胜利油田实现了调峰增效、煤炭降本、绿电消纳“一举三得”,确保“煤电、绿电、网电”灵活经济安全互济,推动全产业链控能、降本、减碳、增绿、创效。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胜利油田正在奋力书写端牢能源饭碗的“胜利答卷”,走出一条“高颜值”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黄河入海口的一片盐碱滩到现在的“油城”“绿城”,巨大的变化离不开胜利油田“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生动实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