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大争之世万物竞荣新能源行业领袖共议光伏未来

2024-01-16 01:56: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04年1月1日,德国施罗德政府推出《可再生能源法》,开启光伏产业腾飞之路。过去二十年间,中国光伏行业披荆斩棘,从“多头在外”到独立自主,逐步实现产能、质量、技术、管理体系的全面领先,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举重若轻的地位。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光伏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但同时,受产能扩张、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技术迭代等多重因素影响,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新周期开启之际,中国光伏行业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变革,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大争之世,万物竞荣。1月11日,第五届“碳索”企业家跨年分享会暨2023年度第十一届“光能杯”光伏行业颁奖盛典在苏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到政府领导、行业专家、新能源领军人物和产业链企业家代表,与全国各地近600位光伏从业者齐聚一堂,围绕“双碳”事业,深入探讨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分享前沿市场洞察和行业趋势分析,共同展望光伏行业未来发展。

  █ 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智能制造与应用技术专委会秘书长、碳索新能源 首席分析师 曹宇

  曹宇表示,“双碳”目标发布以来,光伏产业的发展踏入了一个充满竞争与变革的“大争之世”,行业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需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和创新的思维来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二十年来,光伏行业已经历多轮周期,当下行业的“内卷”、“过剩”实际上是市场洗牌和重整行业格局的必经过程。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推进,作为绿色清洁能源的代表,光伏将成为未来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

  华体会体育

  李俊峰指出,从1992年签署《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至今,全球各国已达成共识,能源转型是实现碳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光伏行业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面对产能过剩及价格下跌等困境,需要更好地控制产能和产量,以实现行业的稳定和弹性。他呼吁,行业不应仅仅追求降低电价,而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保持持续增长和盈利,做到“对国家低排放发展转型有利、对地方高质量发展有利、对企业基业长青有利、对企业员工福利改善有利、对全社会稳中求进有利、对提高投资有效性有利”,共同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做贡献。

  陆川表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新增有望到达549GW,相比2023年增速超过20%,全球维持高增;TOPCon技术逐步占据市场主流,规划总产能预估将超过800GW。目前,光伏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产能过剩、消纳不足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转型刻不容缓。在能源转型及减碳目标驱动下,从供能侧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大幅提升以及用能侧减碳要求应对绿色壁垒,都要求光伏产业沿着绿氢、绿色建设、国际合作等多条路径进行高质量发展转型。期间,电网、政府、发电企业等各主体进行互动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转型。

  尹绪龙表示,光伏行业目前面临“大争之世”。未来,光伏制造业将面临价格下行、产能淘汰、新老企业交锋等挑战,然而,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在全球率先推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光伏企业有能力应对这轮周期。2024年,国内光伏市场预计将迎来约200GW的新增装机容量,海外市场也存在巨大空间。同时,市场将迎来一些变化趋势,如集中式电站重新占据主导地位、海上光伏的崛起以及源网荷储项目的普及等。

  徐晓华指出,2024年将是疯狂“内卷”的一年,但光伏行业,尤其是异质结领域,将是这个不确定时代中的确定性。在市场供过于求的背景下,同质化洗牌加剧,老旧落后技术即将出清。此外,随着异质结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成本大幅下降,目前已经进入盈利周期,异质结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他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内,异质结钙钛矿叠层技术将实现GW级的产业化发展,届时行业将迎来一次大的技术飞跃。

  曹加花表示,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各国政策的支持,中国光伏企业出海的机遇将会更加广阔。同时,海外市场的产品标准和政策迥异、人力成本高昂及原材料供应不稳定等问题,也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及盈利能力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以上诸多挑战,智慧光伏工厂解决方案正成为光伏企业顺利落产运营的关键选择,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能够帮助光伏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张柳明表示,任何行业,在纷繁复杂、波动和不确定的涌流之下,始终有其发展的确定性。爱旭相信,以终为始,回归初心,回归客户价值就是我们的确定性。人类文明必将向更高级的零碳能源社会发展,光伏就是零碳社会的核心动力。面对周期变化和挑战,需要通过坚持追求极限技术,重构光电效率和品质美学,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构建一切商业活动,避免低水平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

  唐骏指出,目前光伏市场正面临周期性困境。从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产能过剩逐渐显现,全产业链价格正在调整。从多晶硅、硅片,到电池片、组件,价格下降幅度甚至超过50%,随着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光伏市场进一步面临亏损。从技术方面来看,2024年,n型将占主流地位,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TOPCon产能将大量释放。针对目前光伏行业面临缺乏合作互惠精神、产业链成本下依然高过市场竞标价等困境,他呼吁,光伏行业应该坚持合作共生,共同穿越周期。

  史玉波指出,在稳步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塑造了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2024年,需要聚焦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统筹布局和政策落实,明确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开发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持续鼓励创新,确保光伏行业的竞争回归到技术创新的主赛道上。中国能源研究会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全力推动多种能源协同发展,努力搭建资源共享、技术合作、战略协同的合作平台,共同促进光伏产业链上下游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

  陈忠宏表示,过去二十年,光伏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新能源的高比例接入也给电网带来了挑战,波动性、间隙性增加了平衡难度,对电网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继续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转型的宏大背景,聚焦技术装备创新,推动微能源网、信息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突破,与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安全、绿色、经济高效的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之路。

  █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温州锌时代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叶志镇

  叶志镇表示,双碳战略背景下,全球能源转型亟需发展储能新技术,长时储能可凭借长周期、大容量特性,调节新能源发电波动,在能源过剩时避免电网拥堵,负荷高峰时增加消纳。据预测,2025年,长时储能将开始崭露头角,到2030年,时长8小时储能装机量(功率)可能占比30%,总储能容量装机(容量)占50%,24小时储能容量占比更大。锌溴液流电池技术具有本征安全、长时储能、长寿命的特点,不存在燃爆风险,并且易集成、易运维,为安全长时储能提供了新方案。

  朱共山表示,过去二十年间,民营企业带头拓荒,多因素同频共振,推动中国光伏行业进入长周期、高景气、确定性赛道。历经“四起三落”,如今,行业又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周期,产能过剩隐忧显现,产业洗牌在即,唯有专业方能生存。过剩时代的制胜之道,一是永远向前看,持续跑得快,做领跑者,不做跟跑者;二是要做高端产品,输出高端产能,掌握杀手锏,推崇黑科技。

  新能源的春天大局已定,光伏高端产能永远不过剩,淘汰升级赛是市场必然,光伏人都要抗寒、耐打、能熬,与周期做朋友。他呼吁,将低碳“含绿量”和科技“含金量”纳入招投标规则体系,对原料端、制造端和应用端三端协同,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支持光伏产业迭代升级,共同迈向高质量发展。

  施正荣表示,回顾中国光伏产业过去二十年间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砥砺前行。2012年后,产业经历了多轮周期,在市场的推动和支持下不断进步,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远高于其他制造行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当前,行业已经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幸运的是,光伏作为绿色能源产业,是在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中少有的确定性产业。全球碳中和的形势下,产业需要理性思考,每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境,找出自己的亮点,在将来获取更大的机遇,为零碳、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庄岩表示,过去二十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企业缺乏价值创造的理念,更多是无差异化价格竞争下的出口贸易。目前,中国大制造面临内卷与投机、地缘政治恶化带来的巨大挑战,企业的国际化能力将是生死攸关的竞争差异点,蕴含大量机会。中国大制造企业国际化的主要瓶颈在于软实力,包括技术研发、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文化、国际化能力、合规治理等。

  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化转型,是学习和价值观更新的过程,必须融入本地的主流文化经济体系,建立完善的、依托本地法律体系的、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建立授权的能力和机制,打造真正的领导力,创造共同价值。

  黄强认为,目前我们面临的时代特征有三个:碳中和、硬科技、双循环。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穿越周期,就是不断自我否定、不断重生的过程。这期间分为两个周期,一是技术周期,核心是科技突破瓶颈;二是产能周期,核心是资本扩大规模。对应有两种创新,一种是坦克模式,多维突破产业瓶颈;另一种是冲浪模式,把握投资最佳时机,但最终优秀的企业一定是两种结合的混合模式。在光伏产业升级过程中,希望能够从原理出发,从“know how”到“know why”,通过高维思考,做到差异化竞合。

  沈辉表示,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人就开始了太阳电池的研发,光伏产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这期间,晶体硅太阳电池发展最快规模最大,通过技术进步、市场及发电规模的不断发展,使得光伏发电成为全人类认可的主导新型能源成为可能。目前,中国光伏行业缺少大量的研发人员,未来,我们应做到与国际接轨、向国际发声。作为光伏研究机构,我们主要做企业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比如光伏效率的对标、世界记录的认证,包括组件效率的溯源以及国际标准,为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张兵分享了光伏行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拼搏与奋斗、创新与担当以及情怀。过去二十年间,光伏行业从“三头在外”到全球第一,这背后是无数光伏人的辛勤努力。2017年,天合富家首提原装光伏系统理念,建立了以产品研发、市场销售、安装售后、智能运维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在分布式户用光伏市场,建立统一标准、对安装商进行引导和培训的同时,实际是在改变规则,这也意味着对于行业的创新与担当。

  未来户用光伏乃至整个行业要想走出目前产能过剩的环境,需要全行业把创新的焦点从单纯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逐渐转移到终端的应用创新、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从而走出目前的产能过剩及长期困境。

  天合富家的梦想和情怀是全球数智能源领导者,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帮他打造零碳的生活场景,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帮他打造零碳的生产场景,在这个方面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吴小平表示,在过去十五年间的发展过程中,赛伍技术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光伏行业创造新的价值,在光伏领域创造了8项世界性原创技术。其中,光转胶膜技术使得异质结组件的发电功率提高了1.5%-2%,焊线胶带技术帮助BC组件实现美丽的外观,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认可。

  光伏行业的技术正在不断迭代,未来,光伏电站的运维、回收,以及BIPV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撑。赛伍作为材料供应商,将与日俱进,始终以服务的姿态、不断解决行业痛点问题,推动光伏行业共同发展。

  凌志敏表示,2010年公司成立之初,微型逆变器领域只是光伏小众市场的一部分,如今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技术方案。在这个过程当中,昱能科技一直坚持技术创新,获得了180多项专利,在应用场景上提出了很多新方向,包括微光储(即插即用)、户用光伏和户储以及工商光伏和工商储。

  近几年,国内涌现出许多从事微型逆变器行业的企业,使得这个领域发展更为迅速。未来,微型逆变器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得益于其简单、安全、灵活的特性,能够从地面、屋顶等专业市场拓展至家用市场和建材市场,推动光伏应用进入新的维度。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亿晶光电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爱旭股份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赛伍技术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昱能科技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阿特斯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