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竞争和成本压力之下 多家光伏企业预告华体会体育2023年成绩单

2024-01-31 11:30: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伴随光伏技术加速迭代和供需矛盾持续显现,光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盈利表现也进一步分化。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晚间,已有32家上市光伏企业披露了2023年预告。其中,26家企业在2023年实现了净利同比增长,6家企业净利同比下滑,2家企业由盈转亏。

  受此影响,光伏股集体下挫。截至1月29日收盘,光伏设备板块跌7.25%,金刚光伏、锦浪科技、海优新材等光伏公司股价跌逾10%,爱旭股份、晶澳科技、TCL中环等多股跌停。

  尽管业绩面看上去整体向好,但多数企业在2023年第四季度都吃了暗亏。以石英耗材龙头石英股份为例,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7.5亿元-53.3亿元,全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51.44%-406.56%,但2023年第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预计环比下降36.77%-69.43%。由于整体业绩不及过去半年内机构平均预期,的股价在发布业绩公告后三天内累计下跌20%并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

  主营金刚线及硅片代加工的高测股份也在公告中披露,公司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14.4亿元-14.8亿元,同比增加82.6%-87.67%;扣非净利润为14亿元-14.6亿元,同比增加86.61%-94.61%。经对比计算,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673亿元-3.073亿元,同比减少14.75%-25.85%,环比减少约33.02%-41.74%。

  相较之下,硅片企业的处境更为惨淡。硅片巨头公告称,公司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42亿元-48亿元,同比下降29.6%-38.4%。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到61.88亿元,仅第三季度已达到16.52亿元。以此推算,TCL中环第四季度预计亏损13.88亿元-19.88亿元。

  关于第四季度业绩“暴雷”,TCL中环方面表示,报告期内,2023年光伏产业链价格整体呈波动下行态势,第四季度主要产品价格快速下跌至非理性区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承压。此外,产品价格快速下行及参股公司股权的处置带来的一次性账面亏损对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产生较大负向影响。

  硅片新秀厂商京运通的业绩下滑更为明显,公司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净利润1.65亿元-2.37亿元,同比减少44.00%-61.00%;扣非净利润为-4084万元-3315万元,同比减少91.53%-110.44%。

  双良节能也在业绩预告中表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度实现净利润为14.8亿元-16.2亿元,同比增长54.81%-69.45%,扣非净利润为13.2亿元-14.7亿元,同比增长46.99%-63.69%。而2023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4.03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3.13亿元;照此计算,2023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0.77亿元-2.17亿元,扣非净利润为0.07亿元-1.57亿元。

  回顾2023年,国内光伏产业链上游硅片和下游组件价格都近乎腰斩,第四季度开始更是加速下行。数据显示,在硅料端,单晶致密料平均成交均价由年初的17.62万元/吨,下跌至年末的5.83万元/吨,跌幅达66.91%。硅料成为光伏产业链中价格跌幅最大的环节,并直接传导给硅片等下游厂家,部分厂商因此出现阶段性亏损。

  记者注意到,隆基绿能此前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从2023年第四季度到现在,光伏产业链的价格已经降至非常不理性的位置,基于这样的价格水平,光伏企业很难实现盈利,不利于光伏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随着行业规模不断扩张,更多企业切入赛道,光伏产能突飞猛进。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上游四大主力环节中,多晶硅产量约114万吨,同比增长86%;硅片产量约460GW,同比增长79%;电池片产量约404GW,同比增长74%;组件产量约367GW,同比增长72%。

  在需求端,2023年前11个月,光伏新增装机约163.88GW,光伏行业协会对2023年国内全年的新增装机预估为160-180GW,远远低于年内中上游的产能供给,下游需求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及制造端产能扩张的速度。

  中信证券分析称,在光伏产能过剩加剧供给侧竞争的情况下,产业链盈利面临明显收缩,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洗牌期。

  晶科能源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组件价格下行周期中,行业盈利表现进一步分化。先进产能占比高、成本渠道优势强的一体化企业更具竞争力。当前行业已出现开工率分化、部分企业扩产放缓和新进入者陆续退出的情况,新老技术迭代以及落后产能出清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2月,光伏新一代N型技术与产品的替代进度远超预期,部分环节N型单月产量占比已超过50%,今年1月继续攀升。第三方机构也预测称,进入2024年,N型在光伏产业链占比有望超过70%,此前主流的P型占比可能大降至20%左右。

  P型加速退场,N型TopCon加速渗透,光伏产业还将继续分化,先进产能正逐步逼迫落后产能出清。光伏排产信息显示,国内TOP9组件厂开工率为68%,其他厂商开工率整体在28%,头部企业开工率明显高于二三线企业。然而,N型电池会不会在2024年进入到过剩阶段,目前还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龙头企业仍在逆势扩产,加速向N型电池技术迭代,其背后是龙头们出于待落后产能出清后,继续挤占市场份额的考虑。

  P型电池被时代抛弃已经大势所趋,未来5-6年,BC类电池能否成为主流目前还存在争议。BC电池技术可以与其他技术结合,使得泛用性更高,转化率上限高。目前能够量产的主要是和。有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未来能给光伏行业带来怎样的春天,但是2024年对光伏行业而言,绝对是高强度竞争的一年,如何在高度同质化的竞争环境下,聚焦客户需求,打造差异化优势将成为光伏企业突围的关键。

  2023年以来,海外光伏企业陷入产业寒冬,裁员、停产消息不断,甚至是申请破产。2023年10月,总部位于新加披的Maxeon公司、微逆巨头Enphase Energy公司、以及美国加州清洁能源公司Sunrun先后宣布裁员9%~15%,以缩减运维费用。

  进入2024年,因市场环境恶化,包括瑞士组件制造企业梅耶博格在内的多家企业宣布关停工厂或申请破产。关于破产原因,多数企业表示,主要系近几年中国光伏产品大量进口,导致本土组件产品过剩,市场竞争加剧。

  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主材(硅片、电池、组件)实现出口额490.66亿美元。与此同时,2023年我国三类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重量为1818.27万吨,同比2022年的1448.11万吨,上升25.56%。伴随海外产能的持续退出,预计2024年这一数据或将继续上升,为国内光伏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产品出口之外,更多国内光伏企业选择海外投资建厂。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共有超过19家光伏企业计划在海外投资建厂,建设范围几乎涵盖光伏全产业链,其中硅片、电池、组件环节规划产能已超过90GW。从建设选址情况来看,东南亚之外,美国以及中东等一些国家成为重点区域。

  中国、欧洲和美国是前三大光伏需求市场,贡献全球月70%的新增装机量。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能源转型也开始加速,叠加组件价格大幅下降等影响,预计未来会增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目前仍存在多重不确定性。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此前表示,光伏出海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出口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政治摩擦等风险,例如加收关税、提升本地生产零配件比例等。但对企业而言,此类风险不易把握。

  华体会体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