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

2024-02-01 16:59: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华体会体育1月31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开展“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结合资源禀赋和用能需求发展太阳能光热、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应用。大力推广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高效电炉灶等替代燃气产品。逐步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电气化改造。加强与电网的衔接与协调,推动智能微电网、蓄冷、储能、弹性负荷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85%,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比例达到3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有效控制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增长,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标〔2022〕53号)、《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发〔2022〕2号)、《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粤府〔2022〕56号)等文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线”具体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生态优先、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方式,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工作原则。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将碳达峰目标要求纳入城乡建设领域整体布局,区分城市、乡村和不同区域,科学确定节能降碳目标要求。坚持双轮驱动、多方协同,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鼓励引入社会资本,凝聚各方力量,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坚持守正创新、节能增效,加强思维、方法、技术创新,充分发挥节能增效对碳达峰行动的促进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主要目标。2030年前,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法规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升,珠三角核心区新建建筑和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利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建筑品质进一步提高,绿色建造方式广泛推行;人居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形成;绿色低碳运行模式基本建成。

  (四)优化区域空间格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发挥港深、广佛、澳珠的极点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都市圈,探索建设未来城市。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合作平台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推动大湾区率先形成绿色低碳的城乡建设运行模式。(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依职责参与)

  (五)加强区域性设施共享。加快“三横六纵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建立大湾区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交通圈。围绕轨道站点推进站城一体化建设,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统筹都市圈医疗、教育、体育、垃圾处理等大型区域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提升利用效率。(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自然资源厅、教育厅、卫生健康委、体育局、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依职责参与)

  (六)优化区域蓝绿空间布局。构建“一链两屏多廊道”国土空间保护格局。构建南部海洋生态保护链,加强南岭生态屏障和粤港澳大湾区外围丘陵浅山生态屏障,开展通风廊道、公园、碧道、碧带、绿道等城市开敞空间建设,留足河湖生态和防洪排涝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气象局、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等依职责参与)

  (七)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合理确定城市规模,按照国家部委有关指标要求合理确定组团面积和人口密度。因地制宜推动组团式发展,形成功能复合、立体开发的低碳紧凑型城市空间形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有序开展城市更新,严格控制拆建规模,防止大拆大建。(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依职责参与)

  (八)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通过绿色出行方式建立社区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联系,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引导可再生能源进入社区能源消费终端,探索近零碳社区建设。鼓励智能家居和数字家庭建设,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等依职责参与)

  (九)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加快建立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全面推进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到2030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5%。因地制宜,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平均可渗透面积占比达45%。推行节水型城市建设,实施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进管网分区计量,提升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水平,力争到2030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到2024年底全省完成1900公里改造任务。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控制过度亮化和光污染。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善城市公园体系,优化绿化树种,提高乡土和本地适生植物应用比例。(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优化建筑用能结构。逐步建立以电力为核心的建筑能源消费体系,提高清洁电力比例。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新建公共机构、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开展“光储直柔”建筑建设示范。结合资源禀赋和用能需求发展太阳能光热、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应用。大力推广空气源热泵热水器、高效电炉灶等替代燃气产品。逐步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电气化改造。加强与电网的衔接与协调,推动智能微电网、蓄冷、储能、弹性负荷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到2030年,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85%,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比例达到30%。(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一)营造自然紧凑的县城和乡村格局。合理控制县城建设规模,倡导与自然环境融合协调。推行“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和绿色低碳村庄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二)推进绿色低碳农房建设。引导各地参考农房建设绿色技术导则开展农房建设,鼓励农房选用装配式钢结构和绿色建材,推广高能效照明、灶具等设施设备,提高能效水平。在省级农房建设试点地区开展绿色农房示范带建设。到2030年,建成一批绿色农房,鼓励建设星级绿色农房和零碳农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三)推进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低碳化。从源头减少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健全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分类减量与利用,到2030年,基本实现全省乡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人口分散的村庄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省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四)推动乡村用能结构调整。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完善配电物联网,充分预留配电房及线路管廊。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应用,引导生活热水、炊事、交通等向电气化发展。大力推动农房屋顶、院落空地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促进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省能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五)全面提高新建建筑绿色低碳水平。严格执行《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研究制定各类民用建筑绿色低碳相关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自然通风、天然采光、遮阳、隔热等绿色节能技术措施。推动星级绿色建筑发展,严格落实各地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确需建设的超高层建筑必须开展节能减排方案专家论证,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水平建设和运行。到2025年,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30%以上。推动岭南特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零碳建筑建设,政府投资项目优先按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2030年前,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本体节能率分别达到75%和78%。(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市场监管局等依职责参与)

  (十六)建设绿色低碳住宅。适应气候条件,合理确定住宅朝向和窗墙比。鼓励灵活可变的空间布局和大开间、小进深设计,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风。推广管线分离和装配化装修技术,推行可定制化全装修交付。提高共用设施设备智能化水平,加强维护管理。对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住宅应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等依职责参与)

  (十七)统筹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强化公共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开展运行数据汇聚与统计分析。完善各类建筑能耗、能效评价等标准,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机制。逐步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限额管理,大型公共建筑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并实施能耗监测。科学确立各类型建筑碳交易基准线,推动建筑碳交易。加强空调、照明、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运行调适,提升能效管理和物业节能降碳水平。到2030年,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综合能耗分别比2020年降低7%和8%。加强节能改造鉴定评估,对超限额并具备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公共建筑实施节能绿色化改造,改造部分满足新建建筑标准要求。持续推进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建设,到2030年地级以上重点城市全部完成改造任务,改造后实现整体能效提升20%以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能源局、生态环境厅等依职责参与)

  (十八)推广绿色低碳建造方式。大力发展多体系装配式建筑,重点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推广模块化建筑。研究开展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星级认证。到2030年底,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推进BIM、5G、无人机等技术以及建筑机器人在施工现场的应用,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全面推行绿色施工,推广节能型施工设备和群控技术,监控重点设备耗能,探索施工用能限额。实施建筑材料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到2030年施工现场建筑材料损耗率比2020年降低20%。推进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分级利用,到2030年,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不高于300吨/万平方米,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推广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城市经验,逐步建立绿色建材应用长效机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场监管局等依职责参与)

  (十九)推广适宜广东气候的节能减碳技术和产品。推进遮阳、通风、隔热、防潮、除湿、高效制冷等地区特色建筑技术革新与应用。推广基于精确气象参数的节能设计技术。研究适应电网峰谷负荷的低碳建筑技术,推动建筑产能储能、用能电气化和智能化等设备研发与技术应用。分步开展基于碳中和目标的未来建筑技术体系研究。持续提升建筑用能设备能效标准,严格淘汰低能效用能设备。(省科技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气象局、能源局、市场监管局等依职责参与)

  (二十)加强法规政策和要素保障。各地级以上市应根据实际组织编制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其配套方案。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等地方性法规制修订。加强各级规划文件衔接,确保目标、方向、政策等协调一致。将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相关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要求。督导城市体检工作、乡村建设评价机制。完善节能降碳标准计量体系,制修订近零碳建筑技术标准等节能降碳相关标准和规程。按空间尺度建立各层级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完善差别电价、分时电价和居民阶梯电价政策。(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局等依职责参与)

  (二十一)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管,联合燃气、电力等能源供应部门,推动能源消费数据共享,建立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平台。提升城市(CIM)和建筑(BIM)信息模型技术和场景应用水平,推广数字化交付运营,持续深化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建设,依托“粤治慧”平台数据服务能力,整合“粤经济”、“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等应用专题数据资源,推进数字建筑、数字孪生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能源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依职责参与)

  (二十二)完善财政金融服务支持政策。完善支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相关财政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强化绿色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产品和服务支持节能降碳工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理开放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市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全面推进建筑碳普惠激励机制。(省财政厅、税务局、住房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等依职责参与)

  (二十三)开展绿色低碳试点应用。创建绿色城市低碳建设试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近零碳/零碳示范建筑、社区、城区。开展低碳建造、装配化装修、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乡村分布式储能、新能源并网等技术试点示范。(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等依职责参与)

  (二十四)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专责小组,形成推进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工作的强大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二十五)强化责任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落实落细各项目标任务。碳达峰行动牵头部门每年11月底前将当年贯彻落实情况和目标任务评估结果报告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

  (二十六)注重宣传引导。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绿色低碳技术交流。推动大湾区在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绿色金融、建筑碳交易、碳标签、近零碳排放区示范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注重发挥媒体宣传引导作用,及时报道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争取各界支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1月30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生态环境分局发布关于《安徽兆新慧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GW“板块互联”BIPV光伏组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根据批复文件显示,安徽兆新慧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GW“板块互联”BIPV光伏组件项目,建设地点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经济开发区,项目投建单位为安

  1月12日,江苏瑞晶年产4GW高效光伏组件及1GWBIPV光伏组件项目签约。据了解,江苏瑞晶在太阳能组件制造、销售上,着重于开发分布式户用、工商业光伏系统。此次签约项目总投资30亿元,项目用地约300亩。主要建设4GW高效光伏组件及1GWBIPV光电组件、输配电装备生产项目,项目达产达标后,实现年主营业务收

  1月3日,吉林省通化市人民政府印发《通化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充分发挥我市水力资源丰富优势,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能力,促进绿色能源转型。鼓励电网、发电企业

  为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及时与前沿科技理论相接轨,培养储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创维光伏与天津大学联合设立光储+联合研究中心。1月3日,“天津大学创维光伏光储+联合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深圳龙岗区创维光伏研发中心隆重举行。天津大学国家储能平台副主任、APEC可

  2024年1月3日,隆基绿能与蔚来联合宣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紧密合作并共同推动充换电站使用光伏发电这种清洁能源,打造行业领先的光储充换一体站,在推进分布式光伏配合V2G车网互动、建立“出行碳中和”相关行业标准等方面展开合作,助力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隆基绿能产品与解

  近期,晶澳东台基地低碳园区项目开工建设,成功实现基于多场景BIPV的数字化低碳园区项目实践。东台晶澳定位世界级灯塔工厂,全面布局智能制造+数字化+5G运营体系,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智能化的设备和绿色低碳系统,生产新一代高效产品,供应全球市场。在项目规划之初,东台晶澳即确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

  12月19日,兆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永晟与内蒙古慧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慧科”或“标的公司”)及其原股东签署了《增资扩股协议》。各方确定由公司及深圳永晟共同对标的公司进行增资,增资金额合计人民币3,600万元,其中3,000万元进入标的公司注册资本,600万

  12月12日,湖北省襄阳高新区企业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分布式光伏应用场景最多、结构形式最全的行业标杆项目。项目建设方中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总会计师、工会主席阳彩华介绍,该项目涉及彩钢瓦屋顶、水泥屋顶、导水槽式车棚、停车

  12月13日,上海静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区域可再生能源,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提升静安区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落实光伏建设目标分解和考核机制,全面完成市级下达的光伏建设任务。结合区域功能及建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推动光伏开发建设。积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80%的高层建筑均采用了外遮阳系统,其在节能、保护室内环境和提升建筑外观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专业数据测算,我国每年新增商业和办公建筑面积为9500万平方米,新增可安装外遮阳面积为665万平方米,市场空间不可小觑。12月12日,固德威在上海城市体验中心完成光电建材新品

  1月26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发布《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4年重大项目清单》。包括现代基础设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创新、巴蜀文旅、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7大类300个项目,总投资约3.6万亿元。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实施生态环境项目14个,加快推进

  黑龙江省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质量龙江的意见》,其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循环经济体系、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标准质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生态振兴计划,建设美丽黑龙江。制定守护高颜值生态环境、建立高效循环经济体系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31日发布《广东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坚持系统谋划、分类施策,将碳达峰目标要求纳入城乡建设领域整体布局,区分城市、乡村和不同区域,科学确定节能降碳目标要求。坚持双轮驱动、多方协同,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鼓励引入社会

  为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宁党发〔2022〕30号)有关部署,在全区范围内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园区以及乡村、社区、公共机构、企业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碳达峰路径,为全区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

  1月32日,宁夏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印发。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选择16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园区以及乡村、社区、公共机构、企业,开展绿色低碳试点建设。到2030年,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环境

  1月30日,浙江省嵊泗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嵊泗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积极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创新光伏发电模式。积极探索发展漂浮式光伏,利用滩涂和养殖鱼塘等,建设渔光互补等复合光伏电站。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布局,鼓励分散式、分布式光伏建设,利用园区、商业中心等区域建筑屋

  为促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科学合理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制定了《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现予印发。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切实发挥节能审查源头把控作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

  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政府发布《长沙市开福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强区域电网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已建输电通道作用,加快重点电网建设,配合增强开福区电网外受力能力。积极参与现代化新长沙智慧电网建设,推进输变配电设备和网络标准化建设,完善开福区网架结构,提高区域电网智能化水平、运行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0日,嵊泗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嵊泗县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提出,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有序推进充电桩、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电力系统清洁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高传输能力,减少电力传输过程损耗,有效调节海岛地区用电峰谷问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等16部门联合发布《湖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3-2035年)》,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同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和管理,主动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系列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长期不利影响,防范化解局地性、突发性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建成气候适应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月30日,深圳黑晶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山火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广东省中山火炬开发区管委会举行了三方签约仪式,全国首条量产化钙钛矿/晶硅叠层光伏电池生产线项目落户中山火炬工业集团园区。据悉,该项目计划总体建设7GW新一代钙钛矿/晶硅叠层

  1月30日,广东东莞市万江街道办事处发布关于同意万江街道2024年第1批次居民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的复函。文件指出,同意洪荷音等3户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报装、变更和增容申请。请根据《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管来暂行管理办法》(东发改〔2017]770号)要求,开展下一阶段工作。

  1月29日,佛山市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2024年度第一批个人利用自有住宅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申请的复函。文件指出,本次备案项目11项,装机容量214.52千瓦,总投资106.84万元。因部分个人投资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内容发生变化,同意李嘉银4人变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内容的申请

  1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我省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的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连续可靠供应,确保可再生能源机组优先发电,努力实现弃水电量显著减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全额消纳。原文如下: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我省可再生能源电

  1月24日,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3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及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在2024年主要工作计划中提出,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安全应急、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前沿新材料、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规模、上层次,迅速释放新动能。重点抓新型储能产业大布局,围绕头部企业、产业链

  高景太阳能16GW组件生产线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同意广州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6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线,主要建构筑物包括组件车间、动力站、综合仓库、固废库、危废库、办公楼、宿舍等,主要设备包括划焊机、裁切机、叠焊机、层压机、真空泵

  1月22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发布。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太阳能、先进核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型储能、氢能、智

  日前,广东肇庆应急管理局发布《关于对肇庆高新区“1·13”一般高处坠落事故督办的函》,对一起发生在某光伏项目安装现场的人员伤亡事故展开调查。该事故于2024年1月13日在肇庆新联昌金属有限公司厂房内发生,造成一人死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的要求,肇庆市对该事故

  1月1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修订版)》的通知。原文如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碳普惠方法学(2024年修订版)》的通知粤环函〔2024〕23号各地级以上市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绿美广东生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