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生态新城崛起见证中法合作情缘华体会体育

2024-02-02 07:27: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新华社武汉1月31日电 在武汉市西南角马鞍山南侧,矗立着一座科技感十足的三角形银白色建筑,建筑大厅放置有一个凯旋门模型,光影模拟的梧桐叶缓缓飘落,法式风情流转。“每次来到这里,就让我回忆起在法国留学的那几年时光。”34岁的留法城市规划师李秭尧说。

  这里是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由法国建筑大师岚明设计,位于中法两国重大合作项目——武汉市蔡甸区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内。

  武汉与法国的情缘悠久。1998年,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设立,是武汉市第一家外国总领事馆。2014年3月26日,中法两国政府签署《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城的合作意向书》,生态城落户武汉蔡甸区,规划面积达39平方公里。彼时,李秭尧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回国后就加入到生态城的建设中。

  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记者近日走进武汉蔡甸区,探寻长江经济带上这颗“绿色明珠”背后的友谊故事。

  一群水鸟振翅欲飞,两只黑翅长脚鹬悠闲漫步……在后官湖畔的霖音半岛,植被茂盛、野趣天成,一道滨湖涵养带将中法半岛小镇与后官湖连接,既有可以感受自然音律的互动装置,又有在生态敏感区增设的动物通道,人类活动与自然湿地巧妙融合,又互不干扰。

  从天空俯瞰,涵养带岸线曲折,像长短不一的手指。“指状岸线不仅让生态空间更加灵动,也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项目策划中心副主任李茗柯说,项目还构建了三级排水净化网络,最终将实现面源污染削减70%。

  “坚持生态优先,还将绿色低碳融入城市建设。”李秭尧说,当地在规划初期就吸纳了来自法国的城市运营经验,如“小街区、密路网”空间模式建设的低碳交通体系,鼓励市民利用非机动车出行。

  沿着生态城大道一路向西,一座可集中供冷供暖的“超级中央空调”映入眼帘。“这是武汉的首座大型分布式能源站。”李秭尧介绍说。

  “空气、土壤和水中本身蕴含着一定的热量,但属于低位热能,无法直接利用,能源站采用中法两国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空气源热泵等设备对能源进行梯级利用、多能互补。”能源站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总供能面积可达103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已达到40%以上,未来还将引入污水源热泵,从城市污水中获取热能。

  距离能源站约两公里的光控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大厅电子屏幕上,园区空调运行情况、光伏板发电量以及碳减排量等数据一目了然。

  “产业园已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中和认证,低碳智慧场景下产生的剩余碳配额将参与交易,打通新型产业园区的碳中和路径。”产业园负责人李颢说,从2020年被生态城的绿色发展理念吸引落户,到现在园区已入驻企业25家、科技企业比例80%,这里正成为华中地区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智慧新样板。

  “生态城是中法两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武汉蔡甸区合作建设的一座可持续发展之城。”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胡建谊说,经过数年规划与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已初见雏形,并取得丰硕成果。

  中法友谊大桥、地铁4号线建成投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建设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8平方米……在李秭尧的电脑里,完整保存着关于生态城的视频宣传资料,他还参与撰写了生态城十年工作报告及白皮书,从最开始的动画模型,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实景逐渐出现。如今,一座见证中法友谊的生态新城正在崛起。

  谈起10年变化,李秭尧感慨万千。“很荣幸能够陪伴并见证这座绿色生态城的诞生与发展,也很期待这里的未来。”他说。(记者廖君、熊琦、熊翔鹤、万芃琦)华体会体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