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鄂尔多斯“探路”:从“炭” 路到“碳”路

2024-02-06 05:52:5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华体会体育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6;每天产煤200多万吨,每天发电3.7亿度,在北京,每5盏灯里有1盏是鄂尔多斯点亮的……

  把煤穿在身上,让煤跑在路上、飞在天上、进入深海,在鄂尔多斯,并不是传说。

  走进鄂托克经济开发区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看到“煤炭”的精彩“蝶变”:一块块黑色的煤在科技的“催化”下,变成了汽车轮胎的帘子布、高档箱包服饰、航天航空等高技术器材的优质材料。

  建元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狄建国介绍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企业目前可实现原煤、精煤、粗苯、纯苯、焦油、煤气等产品100%自用深加工,产品种类达到40多种。

  作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示范区之一,鄂尔多斯自我加压,大力推动煤炭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倾力承担全国煤炭保供任务,让一块块“绿色煤”奔向全国各地,温暖千座城、点亮万家灯。

  从煤到尼龙、锦纶产业、高功率电极、碳纤维产业等多种高端产品,鄂尔多斯不仅将煤“吃干榨尽”,还演绎着从“一克煤一束丝,一吨煤一匹布”的化工“魔术”,实现了让煤走向“星辰大海”。

  近年来,鄂尔多斯不断强化“链式思维”,瞄准“煤头化尾”,聚力建设国家非常规能源战略储备、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高端化学品等“六大基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基全产业集群发展全面推进,构筑了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甲醇和烯烃、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煤基可降解材料、煤基特种纤维材料等终端应用产品不断“变现”,传统能源产业结构持续升“值”加“新”、由“黑”变“绿”。

  一“煤”多“变”的“硬核”力量,将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条”拉满,“工业代谢”的衍生效应不断放大,成为了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正在向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冲刺”。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中国“双碳”新征程元年。

  2021年9月,以“碳达峰·碳中和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召开。

  2021年、2022年,鄂尔多斯连续举办两届零碳产业峰会,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2023年4月,全区首家国家碳计量中心分支机构在鄂尔多斯市揭牌成立。其定位就是让数据“开口”,让排放的“碳”看得见,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为“双碳”目标任务落实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推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在碳中和与碳达峰中亮出计量“标尺”。

  如何科学减碳,让产业转型中的“含绿量”变成“含金量”?鄂尔多斯马不停蹄、步步为营。

  围绕落实“双碳”目标,直面经济增长、能源保供与结构调整、减排降碳协同推进的难题和挑战,鄂尔多斯坚持将能源科技革命作为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突破口,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深入实施人才科创驱动三年行动,出台科技、人才新政两个“30条”,同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矿鸿工业互联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挂牌运行,与清华大学共建的鄂尔多斯实验室获批建设内蒙古实验室,引进院士、专家等高精尖人才,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人才科创中心,全力攻关绿色转型、新能源、节能降碳等核心技术,承办2023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并发布10万吨级液态阳光、电石法聚氯乙烯无汞化生产等多个重磅成果。

  实施煤炭与天然气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风光氢储新能源倍增、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等5项工程,构建政府部门、企业、群众多维合一的“减碳联合体”。制定碳达峰碳中和“1+N+X”政策体系,零碳产业园模式出口海外,成为全球绿色工业体系新范式。

  “我的目标是争取今年在当地推进‘零碳机场’及智能矿山建设。”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说。推动大规模储能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加强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智能矿山技术研究……金之钧列出的一连串技术攻坚课题正与鄂尔多斯的“碳”路需求深度耦合。

  一次次勇于吃“螃蟹”,一次次打破常规,鄂尔多斯正是通过“自我革命”,把“双碳”的压力转换成转型升级的动力,让“内卷”成为内力,努力打造成产学研一体化、全闭环的低碳、零碳“朋友圈”。

  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跑步前进,鄂尔多斯的“双碳”之路不断闯开新“风口”:制定零碳产业园国际标准,推广能碳监测,应用“零碳绿码”,更多“鄂尔多斯制造”的零碳产品“上线”。而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国家创新型城市等“隐形绩优股”,也正在加速抵达。

  在位于鄂尔多斯市零碳产业园的鄂尔多斯隆基46GW硅棒和切片项目生产现场,单晶硅片产品的“下线热”引来不少参观者;而在不远处的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智能电池工厂,一块块方壳磷酸铁锂电池正源源不断产出;在蒙苏工业园区的首座加油、加氢、充电合建站,前来“加氢”的运煤重卡络绎不绝;在城区,印有“氢动力”标识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穿行在绿荫簇拥的街道上……

  “家里有矿”是鄂尔多斯的“天资”,但鄂尔多斯没有“躺平”,而是以常人难解的努力主动跳脱“舒适区”,开足马力“碳路”新赛道。

  坚持以“双碳”目标倒逼产业转型,全方位布局、全链条驱动、全场景应用,推进新能源产业提速、扩量、成链,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全链条产业集群。

  先后发布了《“十四五”能源综合发展规划》《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项关于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并提出构筑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四个世界级产业发展“实景图”和“路线图”。

  在鄂尔多斯,小到村民家屋顶的光伏板,大到沙漠里成片的光伏板和山梁上成排的大风机,都深藏着“鄂尔多斯绿”的坚韧和信心。

  在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现场,火热的施工现场,让新能源产业的“链主”效能正在显现。这是国内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新能源基地项目,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包括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配套改扩建先进高效煤电装机400万千瓦,规划总投资超800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绿电约400亿千瓦时。

  目前,全市已建成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644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规模341.5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220.5万千瓦,水电装机规模76万千瓦,生物质装机规模6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全市建成新能源总规模将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先后引进奇瑞、上汽红岩、国鸿氢能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建成新能源乘用车产能2.35万辆、新能源重(矿)卡产能1.6万辆。

  是“炭路者”,也是“碳路者”,更是“探路者”。每一次与自我的角逐,与时代的合潮,与发展的同频,都是敢于闯“无路之路”,勇于解“无解之解”的鄂尔多斯最鲜活的镜像。

  习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顶梁柱,鄂尔多斯始终牢记习的谆谆勉励,继续做好“碳文章”,打好“碳算盘”,在“闯新路、进前列”中重塑鄂尔多斯新形象,加快建成中西部地区资源城市“低碳、零碳、脱碳”发展的样板和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