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追“风”逐“日”闯新路向“绿”而行好扬帆——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2024-02-09 14:33: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台台风机日夜不息,一块块光伏板熠熠生辉,丰沛的绿电为都市圈发展提供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依托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作为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中走出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万千瓦,迈上千万千瓦级台阶,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光伏、风电、生物质)63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全省第一;光伏装机526.3万千瓦,全省第一;分布式光伏装机142.4万千瓦,全省第一;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254.5万千瓦,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2023年全年供应绿电77.8亿千瓦时,节约228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2万吨。

  黄冈地处大别山南簏,位居鄂东,具有独特的风、光、山水等自然资源禀赋,这是发展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项目的先决条件。广阔的适宜发展光伏的土地资源空间,较为完善的电网系统,黄冈用电负荷在全省处于第一梯队,较强的新能源消纳能力更是让我市新能源产业“如虎添翼”。

  既占地利,又据人和。对黄冈来说,敏锐捕捉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风口,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的一个项目。

  2005年8月1日,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由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湖北省电力公司合资建设,总投资35.33亿元。到2010年底,4台30万千瓦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是我省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在运的百万千瓦级抽水蓄能电站。

  进入新时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新能源是主战场,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领域降碳的主要途径。

  2022年8月,我市出台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率先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

  一场改变产业格局的“大戏”拉开序幕。“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被连续几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敢想敢干,稳扎稳打。市发改委主动对接国家和省级能源发展规划,实施风光倍增工程,预计“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增新能源装机550万千瓦,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达850万千瓦。《黄冈市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实施方案》《黄冈市新能源布局规划》等规划编制,加强全市新能源开发建设与电力建设、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科学评估可开发资源,避免无序发展。

  精耕细作,厚积薄发。充分发挥我市风、光、水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区域新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黄冈靠近鄂东用电负荷中心优势,在团风、罗田、黄梅、麻城、武穴、蕲春等地布局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红安、麻城等鄂东北岗地以及武穴、黄梅等南部湖区风资源丰富区布局风电;发挥黄冈光照资源优势全域多点布局集中式光伏发电,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各类开发利用。

  目前,我市风、光、火、抽水蓄能、储气基地能源品种齐全,全市风电装机规模78.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526.3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25万千瓦,湖北目前仅有的2座在运抽水蓄能电站均在黄冈,分别是白莲河抽水蓄能和天堂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127万千瓦。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十余年间,当初播下的种子,如今已蔚然成林。我市新能源产业初具雏形,正蛰伏蓄势,静待风来。

  华体会体育

  2020年,国家“双碳”目标出台,在中国掀起一场“能源革命”的浪潮,催生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

  锚定“双碳”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绿色转型,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一组数据可以证明——

  2023年,全市新能源(光伏、风电、生物质)装机规模630万千瓦,同比增长69.6%,规模持续全省第一,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254.5万千瓦,超额完成省定目标(105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全部发电装机56.5%。

  抢抓机遇,黄冈在承接并服务好“双碳”战略的同时,追“风”逐“日”闯新路,不断完善产业链,在风、光、水、火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领域大放异彩。

  围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重点推进麻城多能互补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和华电武穴市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目前麻城、武穴2个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分别累计并网57万千瓦、30万千瓦。

  围绕“抽水蓄能”打造风光水储基地。全市8个项目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装机总规模620.3万千瓦。已核准开工抽水蓄能项目3个(罗田平坦原、黄梅紫云山、团风魏家冲),总规模309.8万千瓦,抽水蓄能在建项目个数、规模全省第一,正在结合抽水蓄能开发投产时序谋划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新能源基地。

  推进风光储多能互补,积极争取储能项目落户黄冈,同步优化风电、光伏项目布局。目前大唐龙感湖100MW/200MWh集中式储能、武穴润享四望镇50MW/100MWh集中式化学储能、拓能电力武穴市石佛寺镇50MW/100MWh集中式(共享式)储能电站已建成并网,同步推进大唐龙感湖、武穴润享光伏、风电一体化建设,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

  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储能、氢能等上下游产业,结合黄冈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重点招引光伏装备制造、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电池,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近年来,全市先后引进拓日光伏组件基地、江河光伏浠水产业基地(BIVP)、英利能源光伏组件智能制造、双杰电气新能源等项目,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前延后伸。依托大别山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在麻城打造国家级热能循环产业园,实现麻城经济建设绿色、可持续、创新发展。

  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以大型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公共设施、居民住宅等为主要依托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市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超142.4万千瓦,装机规模居全省第一。积极打造“零碳”示范园区,重点推进黄冈产业园增量配网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目前园区企业屋顶已建成并网光伏53兆瓦,计划启动建设17.5兆瓦/35兆瓦时电化学储能项目。

  市县两级成立新能源产业招商专班,聚焦上游新能源新材料、中游新能源装备制造、下游运维管理等领域,开展强链、补链、延链精准招商。完善已签约项目推进机制,紧密跟进在谈项目,加大服务力度,推进意向转协议、协议转合同,加快推进项目开工,提高招商项目转换率。2023年新能源产业招商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457.4亿元,签约项目中,已开工项目12个,总投资约252.9亿元。

  2023年8月,我市携手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供应链公司怡亚通,开启了双方在新能源光伏、新能源物流车方面的合作新篇章。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市新能源产业不仅没有退却,反而潜心修炼“内功”,在激荡的洪流中追赶超越,迅速跃升为我市优势产业之一。

  为项目提供“保姆服务”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也成为新能源产业项目日新月异、不断成长、突破和裂变的关键力量。

  平坦原抽水蓄能项目创造了当年预可审查、当年可研立项、当年完成核准、当年开工建设的“平坦原”速度,成为全省“十四五”首批开工的抽水蓄能项目;

  麻城多能互补百万千瓦新能源基地项目一期在全省同类型项目中最早开工、最早并网;

  黄梅紫云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仅用6个半月时间完成该项目可研阶段29个专题报告,取得省发改委核准,创造“黄梅速度”……

  一个个不断刷新的项目速度,是黄冈举全市之力当好项目服务急先锋的生动写照。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能源项目建设,将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之一。对全市重点能源项目实行“一名市级领导挂帅包保、一个专班全程服务、一张工作清单推进”,“一月一通报、一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推进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结合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和“千人进千企”行动,市、县两级成立推进新能源发展工作专班,为企业在项目申报、落实建设地址等方面提供“店小二”、保姆式服务。

  2023年能源领域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34.1%。2024年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428.6亿元,拟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129.9亿元,谋划项目40个,总投资415.9亿元。在建过50亿项目5个,支撑电源、抽水蓄能等项目建设规模均处于全市历史最高水平。

  加快构建坚强主网,统筹考虑黄梅紫云山、罗田平坦原、团风魏家冲、武穴华电新能源基地等各类电源接入,“十四五”加快推动500千伏广济变扩建、争取中北部500千伏纳规;加快浠水东门河、蕲春凉亭、红安八里、黄梅菩提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强大吉变向南、广济变向北220千伏骨干网架,打通新能源消纳送出堵点。加强新能源功率精准预测和运行调度管理,避免弃风、弃光。及时完成间隔扩建确保罗田平坦原、团风魏家冲、黄梅紫云山施工电源接入用电,保障抽水蓄能建设进度。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从谋一隅到布全局,时至今日,黄冈乘借“双碳”机遇,大胆进军新能源产业的蓝海。“新能源产业是万亿级赛道,黄冈具备良好基础、大有可为。”御“风”数十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2024年,继续抢抓双碳机遇,持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着力推进新能源跃升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能源支撑。”(记者 汪秀玲 通讯员 黄英鸽 董春晖 闻彦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