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产业转型升级 塑华体会体育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4-02-21 08:30: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乌海,内蒙古西部年轻的工业城市。曾几何时,倚能倚重是乌海的工业“底色”。如今,面对时代课题,面临“双碳”目标、“双控”任务及环境容量不断收窄的多重压力,乌海该如何闯“关”?

  近年来,我市聚焦“两件大事”,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把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推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的基础上,按照“巩固煤焦、提升化工、培育战新、拓展装备、优化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牢牢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全力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和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的全产业链群,加快构建具有乌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国家能源集团煤焦化西来峰公司360万吨/年煤基新材料及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塔吊耸立,车辆穿梭,施工人员在各个点位上有序作业,各环节运转有条不紊。“项目总投资64.04亿元,是自治区唯一一家集焦化、焦油、甲醇、硝铵生产及矸石发电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环保型企业,年总产值近100亿元。”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整个工厂“见不到煤、摸不到灰、闻不到味、听不到声、看不到人”,力争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各类污染物超低排放、生态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世界一流的“灯塔工厂”。

  依托煤炭资源优势,乌海走过辉煌历程。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资源日益枯竭、增长方式缺乏多元支撑、环境问题突出等资源型城市的通病,逐渐成为阻碍地区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式变革,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2023年,我市淘汰焦化产能629万吨,3个300万吨焦化联产项目开工建设,1个500万吨焦化项目建成投产。煤矿整合有序开展,非煤矿山整合全面完成。淘汰落后洗煤企业9家,规划综合性煤炭产业园9个,开工建设4个,传统产业的“底座”不断夯实,实现了提质升级。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市深挖资源优势,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煤基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黑色煤炭、透明液体、可降解地膜……走进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展台上整齐摆放着BDO上下游相关产品样品。中控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工段和车间的画面以及生产设备各项运行参数,工作人员不时进行键盘和鼠标操作,并用对讲机和安全巡检员沟通。

  该公司是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已投产的年产38万吨BDO一体化项目填补了我市及自治区BDO产业空白,已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BDO及下游深加工产品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已投产的年产10万吨GBL(γ—丁内酯)创造了产品纯度、单套产量全球同行业第一的纪录。

  打造一个新的产业基地,势必需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目前,我市已引进实施东源、华恒、三维、君正、广锦5个BDO及其配套产业项目,正全力打通从BDO到氨纶、锂电池溶剂、可降解材料与工程塑料、医药中间体四大全产业链条。到2025年,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能将达到22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40%以上;到2027年,乌海将成为世界最大的BDO一体化生产基地。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行走在乌海大地,闲置屋顶、荒山空地、矿山渣堆,一组组光伏板装点而成的深蓝色“海洋”,在阳光下星罗棋布、熠熠生辉。

  在黄白茨煤矿、五虎山煤矿的排土场、采煤沉陷区等区华体会体育域,乌海能源公司通过实施“光伏+矿山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项目,做到了板上光伏发电、板下生态恢复、土地立体利用,废弃矿山因此变成了绿色清洁能源的“电力光谷”。

  在发展新能源产业中,我市注重推动产业链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储能等方向延伸,不断丰富拓展新能源场景应用,创造更多产品附加值。

  有机硅产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型高分子材料项目。乌海及周边地区资源丰富,为生产有机硅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当前,全市已引进实施的有机硅及下游生产企业3家,预计到2025年占全国总产能近20%,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庞大的电力消纳能力和应用场景,在保障周边地区电力供应安全、经济运行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乌海市“十四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8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年减排二氧化碳671万吨左右,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作出贡献。

  驭“风”而上,逐“光”而行,“氢”装上阵,“风光氢储车”一体化协同推进,我市以链群思维扩增量、提质量,努力完备产业链条、健全产业体系,形成配套优势、集群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塑造产业新优势,在产业升级中交出了质升量增的转型答卷。

  华恒、君正、三维、东源等可降解材料项目加速推进,建设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基地步伐铿锵有力;恒业成、兴发、卡博特等有机硅上下游优质企业,不断拓展产业链深度、广度,硅基新材料发展势头强劲。 抽水蓄能电站等12个新能源项目稳步实施,一批光伏产业链和锂电池产业链项目开工建设,乌海及周边地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建设成功破题。全球最大BDO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在建产能160万吨,国内首家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我市被确定为全国BDO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举办地。引导陕汽乌海、五湖泵业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和发展国轩零碳、海易通新能源等氢能装备、储能装备等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立较为完备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链……一个个优质项目落地生根,使得我市发展动能不断集聚、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处处涌动着生机活力、蕴含着无限商机。

  行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须奋蹄。站在新起点,我市将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扎实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领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型工业化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