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财经分析】着力华体会体育“标准制定”、探索“转型衔接” 浙江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

2024-03-03 09:32:5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需要积极发挥金融的调节引导作用,撬动更大社会资源投入实现绿色、普惠、共富融合发展。拥有湖州、衢州两个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浙江,近年来有力推动绿色金融迈向更广更深新阶段,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披露有效打通,金融政策支持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截至去年末,该省已发布地方绿色金融华体会体育规范近30项、居全国之首,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470亿元,带动碳减排约701万吨,持续助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走进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观音堂村,白墙青瓦的江南建筑内藏着一座现代化湖羊养殖场,下层是拥有全自动喂料及羊粪传输处理系统的羊舍,上层是总装机容量4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预计每年可发电431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约4100吨。该项目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州市分行绿色贷款授信4000万元,享受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浮20个基点优惠,还得到人民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减轻资金压力。

  “这个‘羊光互补’项目,既壮大本地湖羊产业,又利用屋顶光伏板发展清洁能源,实现‘羊阳结合、光畜互补’的绿色生态循环。”据项目负责人王志新介绍,该项目预计带动15个行政村每年增收约50万元,还能向农户提供股份分红、土地流转收入及就业岗位,有力助推当地绿色、共富发展。

  据中国人民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绿色金融在浙江实践呈现“多点开花”积极态势。湖州、衢州作为两个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从试点改革前的发展“后进生”跃升为全省贷款增速“尖子生”,多年稳居长三角“40+1”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竞争力前两名,证明绿色发展理念富有持续生命力。

  此外,台州搭建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微绿达”,通过数据归集识别小微企业“涉绿”流动资金贷款,已累计发放3.1万笔绿色普惠贷款;丽水探索以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收益权的“生态贷”模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可抵押、可融资,去年末该市“生态抵质押贷”余额已达306.8亿元,“这些金融创新让普惠更绿色、绿色更普惠。”上述负责人表示。

  “支持覆盖不够全面”一直是国内绿色金融发展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在行业实践中往往存在“大银行服务大企业”等不均衡现象。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向上争取政策,紧抓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延期扩容的重要“窗口期”,反复沟通、推荐,最终将杭州银行、宁波银行、湖州银行三家地方法人银行纳入该政策支持范围,有效扩大人民银行专项工具惠及面。截至2023年末,浙江已累计发放碳减排贷款470亿元,带动碳减排约701万吨,为浙江绿色发展提供有效激励。

  做好绿色金融这篇“大文章”,制度和标准是“骨架”。拥有湖州、衢州两个“国字号”试验区的浙江,绿色金融发展一直具有“标杆”意义。据统计,该省已发布地方绿色金融规范近30项,居全国之首。由浙江省金融学会牵头制定的《银行个人客户碳账户服务指南》和《银行业金融机构ESG评价管理》,更是于去年通过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融行业标准立项,即将从省级团体标准升级为国家金融行业标准。

  业界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是由“播种”阶段起步,“由点到面”推广。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既有利于保障绿色金融规范有序拓展,也有利于运用标准化的方式复制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区域整体绿色金融创新升级,助力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服务有标准、易获得,也将有力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理念。在衢州,当地率先创设“银行个人碳账户”系统,将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行为测算为碳减排积分,用于信贷等金融场景,截至去年末已覆盖全市95%以上常住人口,累计发放相关贷款180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92万吨。

  银行机构支持绿色金融究竟到不到位、给不给力,信息披露是关键。近年来,浙江积极打造环境信息披露数字化平台,通过迭代升级长三角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上线环境信息披露功能模块,该省在全国率先实现金融机构端环境信息披露报告编制、发布和金融管理部门端跟踪评价的全流程线上化。

  据介绍,目前浙江已实现全省225家银行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有力提升金融机构绿色信息获取能力、碳核算能力、绿色资产管理能力以及绿色金融业务创新能力,为浙江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扎实支撑。

  尝到绿色发展“甜头”的浙江,眼下又迈出大步率先探索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传统产能不是过剩产能,一些难以减排、不能套用绿色金融标准的行业,要以资金支持设备、工艺更新实现低碳转型。”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转型金融重点服务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产业和项目,为高排放或难以减排领域的低碳转型提供合理必要的资金支持。目前,浙江正借鉴“G20转型金融框架”,因地制宜开展转型金融落地实践,积极实现“确立一个试点行业,制定一项标准,创新一款金融产品,出台一项支持政策,探索建立一套转型金融信息披露机制”的“五个一”行动方案。

  以湖州为例,该市去年出台《关于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在地方标准、产品服务、政策激励、信息披露、公正转型等方面开展转型金融系列创新。其中,当地在全国率先发布区域性《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围绕全市纺织、化纤等“8+1”类重点高碳行业,规划了106项低碳转型技术路径,诸如“印染工艺是否环保”“纺织设备是否绿色”等具体问题都有了指引。

  “经过前期排摸,湖州选择化纤行业作为首批转型试点行业,并确定了转型企业名单。根据企业承诺,到2025年末平均碳强度有望较2020年末下降39.8%。作为对企业的支持,银行机构为此提供20.7亿元的转型贷款,利率较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最高下浮55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副行长郭正江介绍说。

  据悉,围绕转型金融服务创新,湖州全市已有18家银行成为总行级试点分行,当地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邮储5家银行已获批成为总行的示范行。针对重点转型行业企业,中国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通过指导金融机构以“白名单”形式向上级行争取更大力度授信额度支持,有效实施差别化利率定价和授信策略。截至去年末,湖州已创新“碳系列”金融产品30余款,累计发放碳效贷款7370余笔,累计金额360亿元。

  “像湖州这样,编制转型金融支持活动目录,有效推进信息披露,反而得到国有大行额外的信贷倾斜,有力支持了转型升级。因此,推动绿色发展不能怕‘自揭其短’,通过披露打破信息不对称,披露越多、得到越多,这也体现‘先立后破’的工作思路。”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各地围绕地方特色行业,持续从省级层面推动转型金融创新探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