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创新潮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动力源

2024-04-02 04:03:4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各地奔涌的创新大潮正在成为千行百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不断突破壁垒的技术创新,还是加速拓展边界的产业创新,抑或是改变传统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的模式创新,各类创新都在快速融合应用、赋能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样的创新驱动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大规模崛起、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也在不断提速。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在此出土的一枚5000多年前的玉人雕件上被发现有直径0.15毫米、仅可供两根头发丝穿过的隧孔,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一个用玉高峰期的杰出代表。

  古人追求“一流智造”的因子传承至今。近年来,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安徽迅速崛起为中国制造业高地、科创高地,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也在规划当中。

  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器、50%的光伏玻璃诞生于此;灯塔工厂、零碳工厂、智能工厂持续涌现;以“人造太阳”、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引人注目……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区域,安徽借力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力促“量”“质”齐升,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

  “‘科创+产业’双轮驱动提质、降本、增效,这堪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安徽新气象’。”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

  “不到1分钟,下线一辆车。”比亚迪合肥园区总经理李力说,2023年合肥比亚迪产销新能源汽车约50万辆,同比增长近400%。

  “放眼全球,我们跑出了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他说,这正是安徽举全省之力蓄力多年的成果。

  汽车产业是安徽着力推动发展的“首位产业”。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产业链营收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2023年,安徽发布全国首个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并组建省汽车办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增益红利,正向“全链”外溢。作为“工业中的工业”,汽车制造业零配件多、产业链长,对上下游企业带动作用明显。

  放眼全省,奇瑞、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等7家龙头整车生产企业在此驰骋“新赛道”,1000余家发动机、车身、底盘、内外饰、动力电池等全产业链配套企业随之落地发展,产值达1.15万亿元。

  今年以来,车企“安营扎寨”的聚集效应愈发显现。1月,福耀玻璃宣布在合肥设立3家全资子公司,并投资57.5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各类配件玻璃项目;3月,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向合资公司大众安徽增资65亿元人民币……新能源汽车为主牵引的“新”优势动能潜力十足。截至2023年底,全省制造业投资已连续20多个月保持18%以上增长,2023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超过过去7年之和。

  走进铜陵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空无一人,只有机械手臂上下翻飞,将一袋袋沉重的化肥码放整齐。

  “这是工业互联网应用于生产控制的直观案例。”六国化工信息中心负责人说,之前包装车间需要工人24小时倒班,劳动强度大。运用工业互联网打造自动化产品包装线后,可做到人歇机器不歇,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应用工业互联网之后,公司磷酸萃取率平均提升0.79%,每年可节约磷矿石资源6000余吨,减少磷石膏固废约1万吨。”

  数字智造,正成为安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名片”。到2025年,安徽将实现重点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全覆盖。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越来越多的在皖企业意识到,既要做好节能减排的“减法”,更要培育绿色新动能的“加法”。

  成都金堂16GW组件项目、江苏盐城25GW组件项目全部顺利投产,江苏南通基地首车组件顺利发运……作为光伏太阳能组件龙头企业,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安全环境部部长张明用“收获满满”来形容集团2023年的“绿色成绩单”。

  2023年,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2.9%。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0875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9%,总量居中西部首位。

  在有着“量子大道”之称的合肥市高新区云飞路,短短几百米的道路两侧密布着几十家量子科技企业。

  从阡陌纵横的农田,到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诞生地、全国第一条量子芯片生产线,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钱文说:“今天,这里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个百分点带来的经济增量,相当于10年前的3.9个百分点。”

  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未来产业的发展。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合肥工业基础不强,比不过其他城市,但可以比未来,我们站在5年乃至10年的周期跨度,去谋划、去布局未来产业。”

  许光建认为,中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将给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无限可能的市场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年1月,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的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合肥上线运行。这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已获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超428万人次的远程访问,累计完成近16.7万个全球量子计算任务。

  当春光洒在保加利亚南部城市帕扎尔吉克,大片光伏板熠熠生辉,为该市源源不断供应清洁电力。这一太阳能园区使用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组件,全部产自千里之外的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相信今天的布局,将推动明天的供给、未来的发展。”安徽华晟董事长徐晓华说,将致力于推动更多中国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全球。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蔚来第二先进制造基地,机器人在造车流水线作业。新华社发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生产需要设备、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加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尽管有创新的意识、有独特的视角,但是高投入、高成本却让其很难立足。如何让中小机器人企业的创意成为现实,关键在于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针对机器人产业发展,河北省唐山市探索打造机器人“共享工厂”,聚集优质生产要素,向有潜力、有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共享,进而优化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位于唐山市高新区的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下称“共享工厂”)内一片忙碌:在设计研发区域,研发团队对用户产品设计、研发环节的问题进行“把脉”;在加工生产区域,机器人焊接工作站、全自动等离子切割机、3D打印机等共享设备不停运转。工作人员介绍,自今年1月2日共享工厂正式启动以来,这样的繁忙已是常态。

  共享工厂由唐山百川集团先期建设,是面向京津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产业共享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共享、场地共享、设备共享、人才共享等支持,可进行非标产品定制、成果转化样机试制和首台套产品生产等。

  “运行一家中小企业,产品、场地、设备、资金、技术、团队、后勤保障等一样也不能少。此外中小企业想要进入机器人市场必须依靠非常个性化的非标产品。”唐山百川创新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孟昭说,这也是百川集团30多年来走过的路。

  唐山百川集团成立于1986年,从一家不知名的小企业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检修检测机器人制造商之一,160余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让“蚂蚁”变成“大象”。百川集团通过共享工厂将生产机器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比如厂房、设备、技术等,共享给中小型机器人生产企业,帮助解决痛点、难点和堵点,同时也让百川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在机器人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高的环节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产业未来将向两端发展。这也凸显了共享工厂的公益属性,但通过共享制造模式,可以充分释放大企业在加工制造中的科技实力,提高产能利用率。

  王孟昭说:“希望更多的机器人龙头企业发挥资源优势,建设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释放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领域非标产品加工能力,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提升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共享工厂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软硬件设备800台套,研发及生产专业人员1000余人,具备年产机器人产品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中小企业一夜之间拥有现代化生产线和千人团队成为可能。”王孟昭说,由于中小企业对于产品设计生产环节的表述不够专业,因此需要专业团队将不专业的表述翻译成设计语言和施工语言。可以说中小企业只要带着创意和想法来,共享工厂就可实现产品落地。

  近期,唐山中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吊轨式巡检机器人正在共享工厂进行产品调试。公司总经理刘瑞智说:“我们在共享工厂的帮助下,解决了产品的‘卡脖子’问题,在物资采购等环节降低了成本。产品依靠我们自己研发需要半年多的时间,而在共享工厂3个月内就完成了产品落地,很大程度缩短了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

  在距离共享工厂不远处的唐山机器人展示体验中心,一体化全药品机器人智慧药房有条不紊地运行,机器人“药师”穿梭于药架间,一个往返便可完成一张药品处方调配。这款机器人产品来自一个只有200多平方米办公空间、20人团队的轻资产运营企业——唐山晟群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采购量有限,没有价格优势,通过共享工厂可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单件、小批量加工制造难以找到合作工厂,在共享工厂一件也加工,立等可取;产品销售、发货等环节有很多个性化需求,共享工厂可以一站式、全方位解决。”唐山晟群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习加说,在共享工厂助力下,该公司的产品迅速面世并推向市场,2023年公司产值突破千万元。

  伴随着共享工厂启动,唐山市高新区提出每年安排2000万元预算资金,专项支持共享制造。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可申领最高10万元的“创制券”,用于产品样机试制、首台套首批次加工、产品检验检测等生产活动。

  唐山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海涛介绍,“创制券”是一种电子支付凭证,可以让企业在无抵押、无担保的情况下,实现订单融资。“创制券”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生态,引导中小企业将重心放在研发设计和市场开拓这两项附加值高的环节上来,加快机器人产业集群从数量扩张向产值扩张转变。

  除共享工厂外,唐山市还搭建了线上机器人共享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可提供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引导更多机器人中小企业在平成注册,在企业审核、合同签约、创制券发放、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发货售后等各环节完善服务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协同效率。此外,唐山市还加强与重点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研发资源和实验设备共享,预计2024年末,20余家企业开放实验设备和平台资源,为更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测试、小试、中试等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共享模式对于机器人产业轻资产招商来说有很大作用,而且能够实现更高的本地配套率,同时完善产业上下游生态,推动生产流程再造、企业组织重构、要素资源重组,催生新的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据介绍,在共享模式助力下,唐山市机器人产业已实现规模化发展、全品类布局、多场景应用。截至目前,唐山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达到151家,较2023年初增加76家。2023年全市机器人产华体会体育业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

  在位于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碳云智能公司洁净的实验室里,包括光刻机等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精密的仪器正在生产一种特殊的芯片——第二代硅基多肽芯片。

  这种芯片可在单片8英寸硅晶圆上合成高达1.68亿个微检测单元,每检测单元的检测灵敏度是现有标准方法的数百至上千倍,而消耗的样本量和试剂量仅为现有标准方法的百分之一左右。换言之,其可在分子生物学领域,更好“读懂”人体,从而实现对个人和公共健康状态的多维度了解。

  这是碳云智能构建的“数字生命”全产业链的一部分。据公司创始人王俊介绍,数字生命是一个新兴概念,是将生命活动和生物过程中以碳基生物分子和生物相互作用作为原始载体的生命信息,在计算机体系里面进行重现、建模、仿真,以便利用计算技术来研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数字生命是近期广东布局的未来生命健康产业的应用领域之一。日前,广东省工信厅联合广东省科技厅等部门举行五大未来产业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工信厅副厅长吴东文表示,到2030年,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五大产业集群将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上,几辆胶囊状的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平稳行驶。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先进感知技术的加持下,这款小巴能够快速识别和响应交通信号灯,并根据路况为行人、非机动车让行,正前方的电子屏能实时显示导航路线和路面实况。

  文远知行副总经理黄烨华说,去年底,公司与广州巴士集团开放全国首个自动驾驶小巴商业收费运营服务,首批50辆车已在核心城区展开运营。截至目前,文远知行已在全球近30座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小巴。

  “未来,自动驾驶小巴、出租车、环卫车和货运车的组合,将很大程度解放司机双手,为公交客运、城市环卫和物流配送等多领域注入新动力。”黄烨华说。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郭跃华介绍,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新基建、新平台、新产业、新环境全面发力,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广东充分发挥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重点领域创新开放场景,为技术找场景。同时面向公众推介应用场景机会,为场景找技术,推动一批新技术进行实验验证、实现商业落地。”郭跃华说。

  “低空经济”成为近年来的热词,离不开低空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去年10月,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纯电垂直起降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局正式颁发的全球首个型号合格证,标志着该款航空器具备无人驾驶航空器载人商业运营的资格。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说,公司将以适航取证为新起点,致力于探索“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未来,新质生产力将进一步带动新基建、零配件、储能、文旅、教学等上下游产业发展。“科技的发展带动产业形成,产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反哺科技研发,形成正向循环。”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将进一步完善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体系构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同时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方面加大力度,让企业真正作为出题者、贡献者,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源。

  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一些热销的不锈钢保温杯存在材质不合格、以次充好、标识不清等问题。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