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太阳能2023年年华体会体育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04-13 03:45: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华体会体育报告期内,我国光伏产品技术不断进步,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促进了当期新增光伏装机成本的下降。2023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部委从绿电交易、用地管理、工作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绿电证书、电力系统稳定、电力现货市场、电网接入等方面支持光伏发电等方面出台利好政策支持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健康高质量发展。2023年 11月,国家主席习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提到:“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中央政治局2024年2月29日下午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在光伏发电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2024年2月28日发布的2023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2023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216.3GW,创历史新高,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20.014GW,分布式光伏96.286GW。截至2023年底,国内累计光伏并网容量共608.92GW,其中集中式354.48GW,分布式254.44GW。

  在光伏制造方面,报告期内,我国光伏产业延续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光伏产业技术加快迭代升级,行业应用加快融合创新,产业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根据光伏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行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在制造端,2023年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多晶硅产量143万吨,硅片产量622GW,电池产量 545GW,组件产量 499GW。近两年光伏产业大规模的扩产也确实造成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导致产业链价格下行,但总体来看,光伏行业是阶段性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先进产能不足。部分落后产能和竞争力不足的产品或将逐渐淘汰,具有技术优势的产能将更具竞争优势。此外,光伏产业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球竞争、贸易壁垒等因素,将对光伏行业和产品“走出去”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政策方面,报告期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部委就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等方面发布政策支持光伏行业发展。

  2023年2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体改[2023]75号,明确指出: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绿色电力,参与绿电交易时高于项目所执行的煤电基准电价的溢价收益等额冲抵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或归国家所有;发电企业放弃补贴的,参与绿电交易的全部收益归发电企业所有。

  2023年3月28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文件,鼓励利用未利用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在严格保护生态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选址建设大型光伏基地;对于油田、气田以及难以复垦或修复的采煤沉陷区,推进其中的非耕地区域规划建设光伏基地。

  2023年4月1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文件就发展目标指出,全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5.3%;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推动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投产,建设第二批、第三批项目,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

  2023年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指出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建设储能。根据电力系统需求,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型、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形成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的电力调节能力,更好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灵活运行,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和负荷特性,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

  2023年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许可登记,光伏发电项目以交流侧容量(逆变器的额定输出功率之和,单位 MW)在电力业务许可证中登记,分批投产的可以分批登记。

  2023年6月2日,国家能源局在组织11家研究机构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电力系统转型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并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全面阐述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理念、内涵特征,制定“三步走”发展路径,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总体架构和重点任务。《蓝皮书》明确,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要求:规范绿证核发,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2023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完善合理的电源结构。统筹各类电源规模和布局,可靠发电能力要满足电力电量平衡需要并留有合理裕度,为系统提供足够的调峰、调频、调压和阻尼支撑;科学确定电源接入电网电压等级,实现对各级电网的有效支撑;构建多元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科学安排储能建设。按需科学规划与配置储能。根据电力系统需求,统筹各类调节资源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各类储能科学配置,形成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的电力调节与稳定控制能力,改善新能源出力特性、优化负荷曲线,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

  2023年 10月 1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在确保有利于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有序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2023年底,全国大部分省份/地区具备电力现货试运行条件,“新能源+储能”进入现货市场,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2024年1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通知,指出推动国家能源规划、政策和项目落实落地,强化国家能源规划、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2024年各省(区、市)完成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等情况开展监管。通知提出保障新能源和新型主体接入电网,监管电网企业公平无歧视地向新能源项目提供接网服务,开展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推进情况专项监管,重点跟踪分布式光伏备案、并网、交易、结算等情况。指导电网企业进一步优化并网流程、提高并网时效,推动“沙戈荒”风光基地、分布式电源、储能、充电桩等接入电网。综上所述,报告期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等部委从绿电交易、用地管理、工作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绿电证书、电力系统稳定、电力现货市场、电网接入等多方面出台利好政策持续支持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健康高质量发展。光伏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对公司是较好发展机遇。

  公司业务以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为主,主要产品为电力,该产品主要出售给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同时,公司还从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生产销售,产品主要用于国内外市场销售,海外主要销往欧洲、亚太市场。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售电业务,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综合应用,致力于光伏电站、光伏制造两大主营业务的投资、建设、运营、生产和销售,通过新技术、高效能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有效促进主营业务全面提升。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太阳能产品制造业务。

  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公司致力于持续增加光伏电站规模,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运营电站、在建电站、拟建设电站及已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规模合计约10.682吉瓦。公司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政策条件好的地区已累计锁定了约17吉瓦的优质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收购项目规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此外,公司目前有100家电站已接入智能运维平台,实现基础数据自动采集,为运维数据分析打下良好基础,未来计划公司 100%电站接入智能运维平台。公司正在开发智能运维管理及诊断系统,将实现电站设备故障实时捕捉、定位。公司全面开展无人机智能巡检,推广智能清洗机器人,推进柔性支架、新型储能等新技术应用,降低度电成本,提高发电效率。

  太阳能产品制造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太阳能产品产能合计5吉瓦,其中光伏高效电池年产能1.5吉瓦,光伏高效组件(兼容P型和N型生产能力)年产能3.5吉瓦。与此同时,公司优化调整存量产能,实施技术改造升级,研判技术路线,筹划适时扩产,提升产品收益。公司积极开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完成轻质组件、黑色组件、TOPCon组件产品研发,并立项开展海上光伏组件、无主栅组件、矩形电池组件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科技立项《宽带隙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关键技术研究》科技课题。

  公司的主业光伏电站业务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梯队。光伏发电行业发展无明显的周期性,自然条件原因会使光伏发电效率每季度存在差异。太阳能组件产品处于行业主流技术水平。

  镇江公司积极实施“数字化中节能”的战略,构建“云平台生态圈”,为用户提供集“硬+软+云+集成+咨询”于一体的智能制造、运维解决方案服务。

  推动智能运维助力光伏电站一体化管控。2023年度,公司节能光伏云平台接入100家电站,累计4.65万台主设备联网,通过智能运维使单个电站发电量提升约2%-6%。智能制造与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全面融合,实现无纸化生产,平台接入6个车间、累计686台核心设备联网,车间核心装备互联保持100%。

  2023年,镇江公司数字化应用成效被新华日报、江苏交通广播网、镇江日报、走进新区媒体等多家媒体报导;数字化建设先后获得省市工信资金补助110余万、省部级荣誉累计36项,软著36项。继2022年获得国家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智慧工业专题赛总决赛三等奖等奖项后,2023年荣获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数字领航企业)、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全国百强、江苏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届长三角5G+工业互联网大赛江苏赛区三等奖、卓越数字创新企业、江苏省首批/镇江市首家“5G全连接工厂”等省部级8项荣誉。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5.40亿元,同比增长 3.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5.79亿元,同比增长13.75%,截至2023年底,公司总资产为472.04亿元。

  2023年,公司光伏电站板块销售收入45.48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7.68%,较去年同期增长4.42%;太阳能产品销售收入49.7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52.13%,较去年同期增长2.40%。

  公司持续推进光伏电站高质量投资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运营电站约4.674吉瓦、在建电站约2.465吉瓦(其中已全容量并网、暂未转为固定资产的电站规模约0.366吉瓦,已完成首次并网、暂未全容量并网的电站规模约0.598吉瓦)、拟建设电站约2.364吉瓦、已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规模约1.179吉瓦,合计约10.682吉瓦。公司太阳能产品产能合计5吉瓦,其中光伏高效电池年产能1.5吉瓦,光伏高效组件(兼容P型和N型生产能力)年产能3.5吉瓦。公司的光伏电站业务分布于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湖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辽宁省、福建省、黑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由7个大区和 1个公司进行运维管理。公司装机规模区域分布情况为:西中区运营电站731.8兆瓦;华东区运营电站1289.29兆瓦,在建电站150兆瓦;华北区运营电站599.69兆瓦,在建电站450.4兆瓦;西北区运营电站889.4兆瓦,在建电站96.4兆瓦;华中区运营电站517.2兆瓦,在建电站498兆瓦;新疆区运营电站480兆瓦,在建电站570兆瓦;华南区运营电站100兆瓦,在建电站700兆瓦;镇江公司运营电站66.428兆瓦。

  公司2023年销售电量约65.21亿千瓦时,较2022年同比增加约5.84亿千瓦时,增幅约为9.84%。2023年售电含税均价为0.788元/千瓦时。2023年公司各大区及镇江公司销售电量情况如下:华东区约15.35亿千瓦时,西中区约11.18亿千瓦时,西北区约15.22亿千瓦时,华北区约6.03亿千瓦时,新疆区约9.92亿千瓦时,华中区约5.48亿千瓦时,华南区约1.23亿千瓦时,镇江公司约 0.80亿千瓦时。未来,公司将不断深挖提升各电站运行效率的措施,加强对光伏电站的技术改造,提高电站发电量。

  报告期内,公司华北区、华中区、西北区、西中区、新疆区、华南区、镇江公司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2023年度市场化交易总电量24.2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1亿千瓦时,约占总销售电量的37.19%。

  2023年,公司共计收到电费补贴19.04亿元,其中国补15.32亿元。期末尚未结算的电费补贴金额105.92亿元,其中国补102.49亿元。光伏制造业务取得较好成绩,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全年销售量3.968吉瓦,同比增加47.93%;海外市场出货量近300兆瓦,同比增加81%;新进入3家央企客户合格供应商名单,取得近1吉瓦优质订单;与荷兰本土MCS公司等12家分销商签约,欧洲、亚太市场出货量大幅增长。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3.4%,高效组件单线块/天,光伏制造毛利率同比提升2.68个百分点,且2023年实现扭亏。

  2023年,根据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公司启动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项目(以下简称可转债发行)。公司本次可转债发行申请于2023年8月11日被深交所正式受理,目前已完成两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本项目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295,000.00万元(含本数),全部用于光伏电站项目建设。本次可转债发行仍在深交所审核中,待通过深交所审核,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做出同意注册的决定后方可实施。同时,公司还开展了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工作,2023年5月,公司成功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绿色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第一期)10亿元,成为深交所首单符合中欧共同认证目录的绿色债券,并通过引入“科技创新”和“碳中和”认证贴标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未来公司将紧抓行业发展机遇,持续扩大光伏电站装机规模,巩固光伏发电行业地位,扩大太阳能产品的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力争跻身主流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商行列,努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目前业务分布在国内各省市及境外约11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3+3+1”的产业格局(专注节能与清洁供能、生态环保、生命健康三大主业,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新材料、绿色工程服务三大业务,铸强战略支持能力),是我国节能环保领域规模大、专业全、业务覆盖面广、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公司作为中国节能太阳能业务的唯一平台,积极承担央企责任,利用在相关业务领域的专业经验和资源整合能力,结合控股股东产业集团的优势推进业务快速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进一步夯实企业品牌形象、提升经营业绩。

  作为最早进入光伏电站领域的企业,公司在项目开发团队、开发模式、项目类型上具备优势。项目开发团队分布在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积极拓展市场,利用与地方政府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公司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收益率好的地区对优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项目进行提前锁定,确保后续公司光伏电站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截至2023年底,公司光伏电站规模约10.682吉瓦(包含运营、在建、拟建及已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规模)。此外,公司根据光伏发电行业的政策、市场环境变化,梳理储备项目情况,对不符合公司需求的储备项目进行剔除,并新纳入符合公司需求的项目。公司在光资源较好、上网条件好、政策条件好的地区已累计锁定了约17吉瓦的优质自建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和收购项目规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控制规范,公司定期对治理合规情况、重大事项决策、规章制度建设、合同签署与执行、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管理等进行检查,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加强风险防控。公司一直以来守法经营,注重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在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具有良好信誉。

  公司实施本部、电站大区和电站项目公司的多层级运维管理框架,通过规范各级权责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建立了运维人员的培训体系和规范标准化,实现光伏电站管理模式的可复制性,通过多平台、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运维人员培训及工作经验的交流,充分发挥公司区域运维管理的优势,促进运维人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结合公司区域制管理模式,推进区域运维团队建设工作,将区域内优秀的电站运维人才集中配置实现专业人才资源共享,因地制宜,不断总结优秀的运维方法和经验,发挥区域运维管理优势,持续推进公司运维工作标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公司正开展光伏电站智能运维平台的部署工作,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光伏电站管理和生产效率。同时,着力打造自有效能检测团队,从而实现电站运营状态的深度把控;持续吸收、引进、推广各项运维新技术,实现大规模光伏电站运维的提质增效。

  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运营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的经营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运营管理效率,通过推进智慧管理、智能运维和智能制造3个板块的数字化建设,加速建成管理高效、运营稳健、风险严控、信息快速的智慧型企业。

  近年来,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与各金融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信用状况良好,融资渠道和方式多样,资金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战略行动,在《2020-2025年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十四五科技创新子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中节能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行动方案(2023版)》,明确科技创新目标、路径和保障措施。公司在认真分析光伏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势基础上,2023年已开展9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牵头或参与3项省部级科技项目并获得多项专项奖励。公司围绕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效率提升、光伏电站度电成本下降、退役组件回收等现实需求,积极开展晶硅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智能运维设备、数字化信息化等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持续开展轻质组件、黑色组件、TOPCon组件等新产品的研究,并立项开展海上光伏组件、无主栅组件、矩形电池组件等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科技立项《宽带隙钙钛矿/晶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制备及关键技术研究》科技课题。持续开展智能组件清洗机器人在光伏电站上的应用推广,完成68家电站系统效率检测,开展光伏电站无人机巡检工作。此外,公司与多家业内知名厂商进行技术交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在分布式项目上安装光伏组件导流器、新建项目全面导入预镀锌铝镁支架技术、主导推动大功率N型组件应用,完成柔性光伏支架在新建项目中应用,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提升发电效率;积极关注研究磷酸铁锂电池、钒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可行性,进行研判分析,加快新型储能系统技术研究落地。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有效专利授权449项,其中有效发明64项,实用新型377项,外观8项,共获得授权软件著作权39项,共发表科技论文78篇(SCI/EI共29篇)。公司主持或参与国家标准编、修订共18项,其中已经印发10项;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编写14项,其中已经印发7项;主持或参与团体标准36项,其中已经印发16项;目前正在参与编制、修订的地方标准4项。2023年,公司获得多项数字化信息化示范项目及奖励。公司下属镇江公司获得工信部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数字领航企业)及2023年江苏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级),入围2023年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并获评全国百强称号,获得2023年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无锡赛站领军组全国三等奖。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技术研发团队、生产制造团队人员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多年的行业从业和管理经验,能够全面洞悉行业态势、把握行业发展方向,熟悉行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汇聚了一批新能源专业科技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2023年,公司申报并获批国资委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人才2名,公司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进站引进博士2名,柔性引进3名科技人才。此外公司还拥有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平台。公司拥有研发人员 454人,科技人才梯队和科研平台进一步完善,为今后人才队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断适应新发展趋势,建立较为成熟的科技管理机制和研发平台体系,公司全系统共获批江苏省(中节能)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镇江市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技术研究院、镇江市企业技术中心、镇江市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4个研发平台;获批维护国家级CNAS实验室、TUV莱茵目击实验室资质两个检测平台称号;拥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均在有效期)、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节能宁夏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获得ISO9001体系认证,镇江公司获得镇江市重点实验室资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2023年,中节能太阳能鄯善有限公司成功认定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中节能(新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中节能(临沂)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中节能(乐平)光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创新型中小企业资质、中节能湖北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应城分公司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资质、中节能宁夏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获批自治区光伏发电(惠农区)技术创新中心资质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镇江公司与镇江高等职业学校共同申报并顺利获批江苏省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绿色能源与低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公司具有良好的科技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下,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主力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简称COP28)达成协议提到,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提高到三倍,将能源效率提到两倍。2023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

  国际能源署IEA于2023年9月发布了2023年更新版的《净零排放路线图》,在净零排放(NZE)情景中,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两倍,达到11,000吉瓦,是2030年最大的减排目标;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和电动汽车贡献减排量的1/3。国际能源署IEA于2023年10月发布《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根据基于最新政策环境的展望(STEPS),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新增发电能力的80%,其中仅太阳能光伏发电就占一半以上。

  我国再次重申实现“双碳”目标的决心,国内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机遇期全面打开。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演讲表示:“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双碳目标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委陆续出台各项政策鼓励光伏发电,推进构建以风光发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光伏行业前景确定性强,未来新增装机预计在高基数下保持稳定增长。

  2024年将是光伏行业上游继续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一年,制造端分化将更加明显,伴随着技术迭代与落后产能的淘汰,光伏产品制造各环节将迎来产能出清。另一方面,N型电池在各环节加速替代。高品质N型硅料需求高增,N型/大尺寸/矩形硅片等趋势彰显,公司判断以TOPCon为主导的N型电池市占率将不断提升大概率成为主流。

  公司专注于太阳能综合应用,致力于光伏电站、光伏制造两大主营业务的投资、建设、运营、生产,通过能效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的综合应用和科技服务,有效促进主营业务全面提升。坚持应用和制造并举,以技术研发为支撑,提供优质产品和科技服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国内一流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的领军企业。

  公司在光伏电站业务端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以加快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光伏基地建设为契机,抢抓一批国家重点重大重要项目资源;持续探索新模式新方案,丰富和创新“光伏+”开发模式,挖掘深层次的资源综合利用,拓宽项目资源获取渠道,建设零碳项目示范。光伏制造业务端将探索轻资产合作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光伏制造生存能力;优化智能运维平台及智能制造平台,推进电池组件生产与工控平台的管控联动,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完善全球市场布局,积极开发国内电池组件市场,持续深耕欧洲、亚太市场,积极开拓南美市场;深耕产品差异化路线,深度优化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终端场景应用拓展。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化“党委统领全局、基层党建经营一体化”总体要求,加速推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0.03亿元、利润总额19.35亿元、净利润不低于16.03亿元,分别较2023年实际完成值降低16.18%、增长1.16%、增长1.66%,投运、在建、拟建电站及签署预收购协议的电站总规模力争超过12吉瓦。

  2022年度报告中预计 2023年的主要经营指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公司预计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利润总额17.43亿元、净利润14亿元。2023年,公司实际实现营业收入95.40亿元、利润总额19.15亿元、净利润15.79亿元,2023年度完成值分别优于计划目标约0.43%、9.83%、12.82%。

  光伏电站业务,面临各大发电集团和跨界者的市场竞争。需要公司持续保持较高并努力进一步提升光伏电站生产效率,积极跟进行业及技术发展,研判新技术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升“光伏+”综合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光伏制造业务,面临头部企业一体化竞争优势和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双重竞争压力,及新型电池技术迭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公司将首先加强产线精细化管理,推进产数融合,积极筹划技术项目扩产,制订可行、有竞争力的长远规划。

  2023年以来光伏组件产品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以新能源配储、投资配套、土地租金等非技术成本有不断提高的趋势,给公司项目收益率水平带来挑战。公司将强化项目投资管控,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条件审核与风险评估,保证投资项目质量,另一方面,持续提升项目基建管控能力,加快先进技术导入,努力实现低度电成本、高发电效率的建设目标。

  随着全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交易电价的浮动对光伏电站运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研究、应对不同条件、不同区域市场的交易机制,做好前期预判、过程中管理、后期总结分析,充分归纳分析数据,不断合理化交易策略。

  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努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水平,保持基本面持续向好。同时,公司制定了科学的利润分配政策,持续积极实施利润分配回馈股东。投资者关系方面,公司持续保持高质量信息披露水平,严格根据监管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公司生产经营信息,使广大投资者可以充分了解公司信息,并将不断提高投资者关系活动水平与质量,遵守信息披露合规要求,通过业绩说明会、分析师/投资者沟通会、投资者宣传专栏等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公司将持续研究资本市场政策,紧跟监管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其他改善公司投资价值的相关举措。

  美媒爆:伊朗可能在“数小时内”袭击以境内目标,可能动用超百架无人机和数十枚导弹

  9.46万亿元!央行重磅数据公布,专家火线元后 白酒行业的竞争格局生变

  上交所:本周对退市整理股票退市博天以及莱绅通灵等严重异常波动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美媒爆:伊朗可能在“数小时内”袭击以境内目标,可能动用超百架无人机和数十枚导弹

  已有215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84亿股,占流通A股5.11%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2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但多数机构认为该股有长期投资价值。

  限售解禁:解禁3.14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8.03%,股份类型: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