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大国光伏20年:几番历劫 群星璀璨

2024-04-16 09:03:0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华体会体育中国光伏20年,无数光伏企业几番渡劫终于“修成正果”,“霸占”全产业链,全面崛起,交织成一派辽阔气象。

  施正荣是中国光伏产业中一个避不开的名字,他拉开了中国光伏产业新时代发展的序幕。

  2000年,科学家施正荣背着一个双肩包回国,包里只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页商业计划书。他盲目地拜访各地市政府,声称“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的企业。”

  这是一个典型的“赤子报国”故事的开头:施正荣师从“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留学期间就握有十多项太阳能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他放弃澳大利亚优越的生活和科研条件,带着技术回国创业。

  从施正荣的迅速崛起,首富光环加身,到光伏企业云集,造福神话不断;从初代“中国光伏天团”崛起,到“天团覆灭”,施正荣等不少企业家黯然下场;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欧美掀起反补贴反倾销(简称“双反”),中国光伏经历至暗时刻……

  此后还有“技术战争”、打破垄断、补贴退潮、产业崛起等等历程。短短20年,中国光伏已然几番迭代。一批企业倒下去,又一批企业站起来。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光伏产品成本和光伏电价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下降,推动了光伏技术走向社会、走入千家万户、走向“平价时代”,终于成就大国光伏。

  2007年时,中国光伏产业已近千家,占据世界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有11家光伏企业在美国上市,它们在国际市场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中国光伏天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光伏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补充环节,一直用它的光伏板“翅膀”,在遥远的天空为卫星汲取能量。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带动下,能源转型思潮涌现,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1996年,世界太阳能高峰会议在津巴布韦召开,光伏发电进入到中国的视野。

  在津巴布韦太阳能高峰会议的第二年(1997年),中国提出“中国光明工程”,利用太阳能资源扶贫,创造了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中国光伏终于从遥远的天空中“落地”。很快,这片新发现的蓝海生机盎然。

  施正荣是中国光伏崛起的典型人物。他在无锡创业,2001年创立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尚德”),无锡市政府对这个新项目给予了全力支持。

  吴晓波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书中提到:无锡市政府出资650万美元作为启动资本,同时在土地和税收政策上予以全面倾斜,市政府甚至派出刚刚退休的经贸委主任担任尚德的首任董事长,为施正荣协调各种公共关系。而在企业走上正轨,即将赴美上市前夕,政府又“适时”地令国有股退出,并安排董事长退位。

  2005年底,尚德在美国上市,第二年施正荣以23.12亿美元的身价荣登中国首富。施正荣带来的不仅是科技、成功的企业、个人的财富自由,还推动了中国光伏水平向世界水平靠拢。

  “造富”神话令光伏变成了光芒四射、令人晕眩的“黄金产业”,而且接下来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地方政府,仿佛都在一次次验证这一点。

  例如,江西省如法炮制地支持了彭小峰创办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赛维”);在河北保定,越战老兵苗连生创办了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天威英利,下称“英利”),一样颇受政府重视。

  2007年,英利在纽交所上市,苗连生也成为纽交所成立以来唯一一位在启动仪式上不打领带的企业家;同年,赛维上市,共募集资金4.69亿美元,成为中国企业历史上和中国新能源领域在美国单一发行最大的一次IPO。再例如2016年,高纪凡在美国敲钟,他创办的中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上市。

  总之,在国家政策刺激、地方政府扶持和“造富”神话驱动和激励之下,中国初代光伏产业快速崛起。

  2000年后,国家启动了送电到乡、光明工程等一系列扶持项目,通过光伏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和四川)700多个无电乡的用电问题。

  截至2005年,建成721座光伏和风光互补电站,光伏用量达到15.5兆瓦。到2007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国,年产1088兆瓦,出口全球各地。

  同一年,中国光伏产业已近千家,占据世界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已经有11家光伏企业在美国上市,它们在国际市场组成了声势浩大的“中国光伏天团”。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双反”的影响,彼时国家政策也接连出台,为光伏行业力挽狂澜,竭力保留行业火种。

  当无数光伏企业、光伏项目疯狂增长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实际上,早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有一场残酷的“收割”铺开网罗。

  彼时,中国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中游光伏组件环节,在上游原料受制于人,对下游也没有定价权,甚至中国光伏行业还有一个著名的“三头在外”的说法,即90%的原料靠进口,90%的产品要出口到欧美,90%的核心技术不在手里。所以,即便光伏最重要的原材料——多晶硅价格从2005年的每公斤40美元,暴涨至2008年的每公斤500美元,中国光伏企业也只能咬牙接下。

  多晶硅价格炒热的背后,还蕴藏着巨大的危机。2008年初,有不少上游供应商提出签订长期合同,与中国光伏企业纷纷“入局”,大量购入并提前锁定3-10年的产量,以免多晶硅价格再次上涨。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多晶硅原料价格暴跌,瞬间抽干中国光伏企业的存活空间。

  一边是高价签下的原料价格暴跌,高额成本难以挽回;另一边是海外光伏市场萧条,光伏组件价格狂跌。高收低卖的困境下,中国光伏企业像海浪一样大片地倒下。仅在2008年,就有超过300家中国光伏企业倒闭。

  祸不单行!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又掀起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在此过程中,美国商务部公布的反倾销初裁决定的税率一度高达249.96%,最终裁决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和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征收关税超过10亿美元。

  随后,欧盟也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在中欧达成和解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临时反倾销税曾达到47.6%。

  2011年,尚德取消了与美国多晶硅巨头MEMC签订的多晶硅供应合同,赔付了整整2.12亿美元。此后尚德股票快速下跌,施正荣的身家从23.12亿美元迅速归零。直到2013年3月,尚德宣布破产重组,昔日的“光伏英雄”黯然离场。

  除了尚德之外,2013年,绥化宝利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破产,公司被法院查封;2014年,彭小峰辞任赛维LDK董事长,赛维LDK申请破产保护;2018年,英利从纽交所退市,为司法重整做准备……中国初代光伏企业几乎全军覆没。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双反”的影响,彼时,国家政策也接连出台,为光伏行业力挽狂澜,竭力保留行业火种。

  2009年,“金太阳工程”开启我国光伏补贴的先河,住建局实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项目;2012年《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给予户用光伏0.42元度电补贴。

  除此之外,还有全额补贴、光伏扶贫、领跑者计划、户用光伏、绿证交易纷纷立项,守住中国光伏产业里的点点星火。

  数据显示,在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90万千瓦,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市场。截至2017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量达1.3亿千瓦,连续3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光伏发电装机5306万千瓦,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凭借技术迭代带来的优势,中国光伏行业效率不断攀升,成本一降再降,实现中国光伏的“绝地翻身”。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光伏行业的至暗时刻,上下游受制于人的绝境倒逼中国光伏企业技术升级。正是初代“中国光伏天团”接连倒下的时候,新一代“光伏军团”走向台前。

  作为光伏发电的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经历了从“西门子法”到“改良西门子法”,再到流化床法颗粒硅的过程。其中,颗粒硅技术更是代表光伏前沿技术,无数中国光伏企业不得其门而入。

  这时候,协鑫科技(创始人朱共山在中国颗粒硅领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从国外公司考察后下定决心:“我们不仅要做中国自己的颗粒多晶硅,还要把产能做到1万吨!”很多人都猜测他在国外到底经历了什么。

  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18年前,公司以原创多晶硅改良生产法,打破国外对光伏原料的垄断,引领行业推动中国光伏告别‘三头在外’,从高价时代走向平价时代。”

  据了解,2013年,协鑫科技击败德国硅料霸主瓦克公司,一举打破海外的技术垄断,并拿下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登顶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

  从2021年开始,协鑫科技在光伏领域再次主动自我革命,加快自主研发的颗粒硅技术产业化进程,仅用两年半时间,实现了颗粒硅产能从1万吨到42万吨的飞跃。

  相对而言,单晶硅片太阳能的电池转换效率更高,但制作工艺复杂,成本更高,多晶硅片则相反:制造成本更低,光电转换效率也较低。隆基(601012.SH 股票简称“隆基绿能”)无疑就是单晶硅领域的“扛把子”。

  据了解,隆基研发的RCZ技术(多次装料拉晶技术),对推动行业单晶技术路线发展、降低单晶成本至关重要;金刚线切割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砂浆切割技术,以更高效率、更小损伤的优势,每年为中国光伏产业节省硅料30%。

  隆基相关负责人对《商学院》记者表示:“RCZ拉晶技术和金刚线切割技术对于整个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而言,是革命性的进步。”

  伴随着RCZ连续拉晶、金刚线切割、细线化和薄片化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大范围应用,隆基的单晶产品的非硅成本同比降低了12.79%。

  截至2013年底,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供应商,隆基已具备2.2吉瓦单晶硅棒和1.6吉瓦单晶硅片生产加工能力,全年实现硅片销量(含受托加工)26811万片,其中海外市场占全年总销量的73.71%。

  此外,通威作为“全球高纯晶硅第一军团”的成员,从传统“西门子法”工艺出发,创新发明的“永祥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国产替代,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威方面指出,旗下永祥股份自主研发的“永祥法”目前已应用到第八代,产品关键性杂质元素纯度达11个9,产品纯度已达到电子级水平,全面满足P型和N型单晶硅料的需求,半导体电子级硅料已实现海外出口,实现了高纯晶硅“中国智造”。

  金属化互联工艺、双面发电、高效电池、追日跟踪支架、组串式逆变器等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凭借技术迭代带来的优势,中国光伏行业效率不断攀升,成本一降再降,实现中国光伏的“绝地翻身”。

  “531新政”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光伏行业走出“哺乳期”,从“补贴时代”进入“平价时代”。

  光伏产业乃至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崛起,都离不开政府的补贴扶持。而在2018年,国内政策主动给光伏产业降温。

  2018年5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宣布将逐步降低甚至彻底取消光伏发电的补贴。这一政策被业界称为“531新政”,意味着中国光伏行业走出“哺乳期”,从“补贴时代”进入“平价时代”。

  实际上,补贴退潮之后,中国光伏行业才真正显现出自身实力。靠补贴存活的企业只能离场,掌握核心技术和优势的企业则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更重要的是,此时中国光伏企业已经不再仅仅是中游的组装角色,而是形成了全产业链延伸布局。

  首先,在上游的多晶硅料、单晶硅棒、多晶硅锭、单晶硅片、多晶硅片等原材料的生产环节,“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协鑫、“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供应商”隆基、“全球高纯晶硅第一军团”通威等中国光伏企业“雄霸世界”。

  其次,在中游的单晶电池、多晶电池、薄膜光伏组件、晶硅组件等制造环节,中国光伏产业也是独领风骚。

  例如光电转换效率,从2017年开始,隆基就不断刷新单晶PER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并于2019年打破业界公认的24%极限。2021年,晶科能源(688223.SH)研发的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高达25.25%,创造了新的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例如电池片产能,通威太阳能电池总产能达90GW,连续6年成为全球电池行业产能规模最大、出货量最大盈利最多、成本最低、开工率最高、建设速度最快的企业。截至2023年,通威连续7年蝉联电池片出货量全球第一。

  例如组件端设备串焊机,2013年以前国外厂商占据绝对市场份额,而在2013年以后形式两级反转,中国市场新增产线%变成了国产设备,原本的行业龙头美国Komax、日本NPC、Toyama、德国Teamtechnik、Somont等尽数失去市场。

  此外中国光伏企业擅长的组件环节,英利进行司法重整后,“初代光伏天团”的英利长期在全球光伏组件销量第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先后成为“组件之王”,而在2020年以后,隆基实现“逆袭”,出货量跃居全球TOP1。

  再次,在下游的逆变器、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电站运营等应用环节,中国光伏企业也交上亮眼的答卷。

  阳光电源(300274.SZ)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企业。在2023年,其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全球首台2000伏逆变器并网发电;储能系统全球出货超10亿瓦时,出货量连续8年中国企业第一;阳光家庭光伏实施“放心安吧”服务战略,年装机量增200%。

  此外晶科能源提供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户用智慧储能系统以改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等运营产品;通威全球首创“渔光一体智能+”的运营模式,实现新农业和新能源高效协同。

  总之,在补贴退潮之后,竞争愈发内卷的中国光伏行业历久弥坚,无论是硅料生产、硅片加工、电池片生产、组件制造,还是逆变器、储能、电站建设与运营,中国光伏行业都已经建立起全产业链供应体系。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1年光伏制造的四大核心环节——硅料、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中国企业的产量继续位居全球第一,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78.66%、97.3%、88.43%和82.43%。

  已经在全球市场强势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依旧像高速陀螺一样旋转内卷,持续竞争。

  中国光伏沉浮20年,到现在,经过几番内卷竞争的国内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已难遇敌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国光伏产业的崛起过程中,不仅有新一代“光伏军团”在各种竞争中厮杀,还有曾经倒下的巨头也挣扎着要再站起来。

  据了解,施正荣“下场”后二次创业,时隔多年以25亿元的财富再次登上《胡润百富榜》(2019年);赛维新掌门人甘胜泉带领企业逃脱破产泥潭,目前已实现正常生产经营;英利在司法重整期间,得到保定市国资委出手相助,在2023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中,英利重回前十位置。

  这意味着,已经在全球市场强势发展的中国光伏产业,依旧像高速陀螺一样旋转内卷,持续竞争。

  整体来看,中国光伏产业过去的20年,无数光伏企业争先恐后、百花齐放,几番渡劫终于“修成正果”,编织成一派辽阔气象。而在这些背后,是中国对能源未来的展望以及对能源行业的长期规划。

  从早期持续的补贴开始,中国光伏产业享受着各种政策扶持,快速成长。在国内外市场各种冲击下,企业间的“技术战争”不断降低光伏成本,中国能源体系支撑着光伏电价的下降,慢慢将无数光伏产品洒向广阔的市场。

  回望2000年,从一个科学家背着双肩包盲目地寻找“有身份的人”投资光伏,拉开中国光伏行业的序幕,此后中国光伏产业风起云涌,在坎坷中涌现出一大批“相信光”的故事。

  苗连生在“双反”期间不惜押上所有个人资产,誓不放弃;彭小峰“屡败屡战”连续四次创业;朱共山在海外企业生产车间被拒之门外;钟宝申去日本和瑞士寻求蓝宝石切割技法;刘汉元在光伏产业最难的时候只能靠饲料农业老本行供血……

  如今,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蔚蓝涌动的海洋,还是在空旷的鱼塘、停车场、工业园区和千家万户的屋顶上,都可以看到波光粼粼的光伏板。全国无数光伏产品反哺电力系统,解决了各种用电、扶贫、创收等问题。

  2020年,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光伏作为清洁能源,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新政策,明确了风电、光伏向主体能源地位转变的战略目标,帮助中国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

  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潘慧敏直言: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5.1亿千瓦,其中中国的贡献超过了50%。

  过去十年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了60%和8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和中国工程。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

  大国光伏20年,不仅拥抱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绿色,同时还带动了产业经济,促进发展。这背后是中国庞大的规模效应、坚定的战略支持以及市场的技术变革在支撑。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光伏产业正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可再生化的方向发展,各种技术变革层出不穷。

  例如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薄膜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纳米材料电池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不断升级;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除了占主导地位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也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光伏拥抱数字化、智能化。不仅光伏产品生产走进智能制造浪潮,而且光伏本身也与5G通信、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实现电站设备及其整个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

  产业建设方面,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应用模式不断推广,公路光伏、海上光伏、光伏治沙等将成为常态,“光伏+”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合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天天线名同学围殴,父亲抡起铁棍将其中一名活活打死,判决结果出来后,网友不淡定了…

  蔚来造车资质已正式获批!新车尾标已显示蔚来字样,通过收购江淮资产拥有了自己的工厂

  《恶魔轮盘》评测:50%/50%/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恶魔轮盘》评测:50%/50% 海涅 2024-04-15 返回专栏首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