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这三大发展路径将影响光伏行华体会体育业长期发展

2024-04-24 20:45: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光伏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的顶层设计指引下,各项光伏行业支持性政策频出,通过指导装机规模、制定行业标准、提供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途径扶持光伏行业的成长与发展。

  为了实现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能源自主性,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

  《蓝皮书》明确,新型电力系统是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为主线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有力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基础保障的新时代电力系统,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是核心目标,柔性灵活是重要支撑,智慧融合是基础保障,共同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

  2023 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128.9GW,同比增长 145%,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 61.79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67.14.GW。当前需求仍保持旺盛态势,价格下行有助于打开后续新的装机空间。

  结合2023年光伏行业需求下行的现状,2024年将形成以下三大发展路径,影响光伏行业长期发展:

  1)技术引领,穿越周期。以往历次周期底部均伴随技术的大变革,技术进步可最终实现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第一性原理;

  2)海外拓展正当时。在国内需求放缓的背景下,企业一定会寻求多样的市场渠道消解过剩产能,如果存在并购重组机会,也可加速实现全球化布局;

  3)新能源配套系统和设备大发展。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分布式装机增速,导致需求下行,24 年有望加速完善,同时储能作为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有望因此受益。

  N 型电池效率已达 24.5%,将逐步成为主流技术。技术创新是光伏企业穿越周期的重要手段,更高的转换效率可以提升产品溢价,同时降低产品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目前 P 型 PERC 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 23.1%,接近理论极限效率 24.5%,上升空间有限,市场对于由 N 型逐渐对 PERC 电池实现迭代成为未来主流电池技术路线已达成共识。

  N 型 TOPCon 电池在组件端和系统端已经表现出经济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 24.5%,已具备大规模量产的条件。根据光伏协会产业发展路线 年 N 型电池转换效率或超过 25.5%,比 P 型电池高出 1 个百分点以上。

  N/P 型价差仅为 0.1 元/W,促使 N 型电池更受市场青睐。根据 SMM 数据,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中标价格一路下滑,其中 N 型组件均价已经从年初的 1.7-1.8 元/W跌至 11 月的 1.058 元/W,7 月开始 N/P 型价差大幅缩减,根据 2023 年央国企中标情况来看,N/P 型价差维持在 0.1 元/W 左右,这使得企业对更加青睐度电成本更低的 N 型产品。

  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空间巨大,且紧迫性较强。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23 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1.5℃》显示,在 1.5℃情况下,从 2020 年到2050 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将从 16%提升至 77%。机构表明,如果要实现 1.5℃的目标,要在 2030 年达成 2022 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的三倍,意味着 8 年间要实现年均新增装机 975GW,挑战较大。

  同时,机构还将原 2050 年光伏装机量的预测大幅调升 30%至 18200GW,这需要平均每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接近 600GW,才有可能实现。目前,全球各国对光伏装机积极性较高,且近年实际装机量屡超预期,虽然光伏装机受产业链各环节阶段性供需不平衡影响较大,但光伏市场空间巨大,随着落后产能逐步出清,供需新平衡的到来,光伏有望迎来高增长。同时,此次报告的发布,明确了维护 1.5℃目标的紧迫性加剧,各国有望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加速光伏装机建设。

  各国贸易壁垒和补贴条件频出,海外产能崛起。目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高度集中于中国,硅料、硅片、电池的集中度均高于 90%,组件集中度高于 80%。但由于近年各国能源安全意识加强,于是开始对光伏产品产地做出限制,贸易壁垒形式多样,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竞争加剧。同时,各国陆续发布补贴政策,推动本国光伏扩产计划。根据 InfoLink 统计,预计 2024 年海外组件产能或为 270 GW,同比增长 78%左右。

  2024 年产业出清将使行业集中度提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1-2022 年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 CR5 集中度较高,且大部分格局比较稳定。从CR5 集中度来看,多晶硅环节 CR5 集中度最高,在 87%左右,电池片和组件环节集中度均在 60%上下,只有硅片环节出现 12%的降幅,主要原因是双良、高景、通合等新进厂商投入较多,产业一体化持续推进;

  从 TOP5 年平均产量来看,硅料平均产量 14 万吨左右,硅片平均产量约 41GW,电池片和组件平均产量均为 35GW 左右;从企业数量来看,硅料环节万吨以上的企业为 10 家,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年产量达 5GW 以上的企业基本在 10-20 家之间。2024 年,随着行业扩产放缓以及部分老旧产能出清,并购重组或将增加,产业链各环节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外市场开拓有望成为 24 年光伏行业主旋律。伴随国内光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产能过剩引发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行业面临周期调整。为了加速消化过剩产能,更多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已成为穿越周期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和电力系统建设周期不匹配,影响 24 年分布式装机增长。2023 年光伏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光伏组件价格在 1 元/W 附近徘徊,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性提升,华体会体育刺激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装机需求。但由于近两年分布式装机快速发展,但新能源配套电力系统建设滞后,各地分布式光伏陆续出现接网困难的情况,直接影响 24年分布式装机增量,例如:2023 年 10 月 31 日,广东能源局发布接网消纳困难情况,其省内 11 县已无分布式接入空间,13 县空间低于 50MW。

  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而电力系统改造建设周期较长,同时配电网智能化水平不高,因此需要提前开展电力系统改造和升级,同时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充分利用现有灵活性电源。面对目前的情况,预计部分省市一方面暂缓分布式接入,一方面加强储能配套措施。预计 24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增速将受电网滞后影响,储能细分领域有望受益,待电网改造匹配后,分布式电站有望迎来高增长。

  但值得重视的是,14日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光伏行业人才发展座谈会上,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强调,随着光伏智能化变革以及技术竞争愈发激烈,光伏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人才建设成为未来光伏企业竞赛的关键因素之一。

  促进新能源消纳,电力交易持续推进。早在2022开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目前,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绿电绿证交易多管齐下。

  电力交易大势下,新能源项目的竞争电价比例也逐渐扩大。如云南省2024年风光上网电价,下半年并网项目调低燃煤发电基准价支付比例,交易电价比例上升。但电力交易中特别是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大,零电价、负电价频发,电价也成为新能源项目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投资收益率测算更加复杂。

  事实上,不仅仅是集中式电站,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变革同样提上日程。如湖南省政策提出,十四五”末实现全电压等级所有分布式光伏全部进入市场;山东分布式光伏市场探索分时上网电价机制等,固定上网电价机制变革在即。

  发达国家体经济增长已经或正在表现为与能源脱钩,也就是说,假设到2060年,发达国家体电力需求并不增长,与当前人均用电量基本一致。平均而言,发达国家体人均用电6000千瓦时/年;

  按照全球碳中和要求,假设发达国家体电力总量不增,结构调整,光伏发电比例占50%;

  考虑到光伏发电设备设计使用年限,并定期进行替代更新,我们将更新周期设定为25年;假设光伏新增装机以均匀速度增长。

  根据以上假设,以极简模型,我们推导出2024-2060年发达国家体光伏年度新增装机量,如下图所示: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当前绝大部分制造业还属于中低端,用能居高难下。为此,中国经济增长与用能需求长期内仍呈现正相关关系,远期或有希望脱钩。

  随着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电能替代加快,中国用电量也将进一步增长。在预测用电需求量时,通过综合考虑包括经济增速、人口基数、产业结构调整、电能替代持续等影响因素。

  3、考虑到光伏发电设备设计使用年限,并定期进行替代更新,我们将更新周期设定为25年;

  通过对现有各电力来源的潜力和作用进行分析,以2019年作为基数,我们推测到2060年:

  传统能源中,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性与高碳排性,未来煤电将退出主体电源地位,通过清洁低碳与灵活性改造,逐步向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燃气虽然比煤炭清洁,但本质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且中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高,即使然气未来有显著降价空间,在能源体系中主要发挥支撑能源转型的过渡作用。

  核电虽然低碳清洁,但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民众认同度复杂,大规模快速发展可行性不大。与煤电类似,核电在能源体系中可发挥兜底能源的作用。

  水电清洁低碳,技术成熟度最高。目前中国水电已探明可开发装机容量约为6.87亿千瓦,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21亿千瓦,剩余可开发容量不足10%,发展空间有限。

  新能源百花齐放,但就技术成熟度与发电经济性来说,风电与光电遥遥领先,未来将成为中国电源结构中的主体电源。而风电,尤其是深远海风电成本远高于光伏,未来增长速度应当慢于光伏。

  2、其他发展中国家将持续发展经济并提高生活水平,到2060年,发展中国家人均用电将达3000千瓦时/年;

  4、考虑到光伏发电设备设计使用年限,并定期进行替代更新,我们将更新周期设定为25年;

  根据以上假设,我们推导出2024-2060年其他发展中国家光伏年度新增装机量,如下图所示:

  我们将发达国家体、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分别进行预测,再进行加总,推算得出2024-2060年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装机量,如下图表所示: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更离不开国家十多年来的政策扶持。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了100多项支持光伏产业的政策。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太阳能板制造业开始兴起,1996年,中国政府启动了“光明工程”。2005年,中国政府鼓励光伏零部件出口,仅仅5年后,中国的太阳能光伏板总产量的95%出口到欧美国家。之后由于欧美国家的反倾销制裁,光伏组件出口大幅度下降。

  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2015年,国家能源局推出“领跑者”光伏扶持专项计划。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无补贴光伏项目。正是这一列的政策使这一产业实现了从快速起步、产业升级的井喷,到全球的绝对领先地位的转变。从2013年中国第一个光伏发电站建成,仅仅7年时间就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国,并形成与发达国家全产业链竞争的优势。至2020年,在全球光伏企业20强中,中国企业占据着16个。

  2024年的光伏市场,有寒冬、但仍有期待。从满足基础的安装需求,再到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高级需求,光伏行业终将从少年、青年走向成熟。与此同时,监管部门持续引导,有序推进产能,支持高效技术应用、松绑产业配套等,未来光伏市场也将更加健康、更加规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