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五区共兴走川华体会体育西北③:在山的那边……

2023-06-21 12:28:4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以西,是雄浑险峻的川西北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群山耸立、层峦叠嶂。

  古往今来,从“窗含西岭千秋雪”到“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山,都是朝夕相对的天际线。

  这是一个关于“向山而行”调研行程的诘问,也是一趟关乎追峰溯源的经济地理探寻。

  因循历史尘烟,沿茶马古道西行,“霍岭大战”的遗址上,岭·格萨尔王城如今雄踞。

  追寻如磐初心,沿长征足迹北上,“两河口会议”会址出发,翻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纪念碑始终巍然。

  探访生态地理,沿国道省道风雨前行,发源于川甘交界的白龙江源头,涓涓细流终将汇入滚滚长江;九曲黄河在四川蜿蜒,两大母亲河流域在这里交汇舒展。

  5天、4000公里,一路雪域无声、高山无言,但这里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们,却用一幅幅关于自然、关于群山、关于江河华体会体育的和谐画卷,讲述着他们给予的答案。

  在山的那边,有雪山深谷、有湿地草原、有草木生灵,自然生态的和谐美景在这里静静绽放着。

  在山的那边,有深厚而璀璨的民族文化,有勤劳勇敢的高原儿女,有支援高原建设的各族兄弟,有敢于斗争向往美好的坚强意志。

  每一处调研、每一个故事,汇集起的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致意愿和磅礴力量。

  新征程上被赋予“生态示范区”定位的川西北地区,正以这样的意愿和力量为基石,与省内其他地区一道,担负起协同共兴的使命,奋力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四川篇章。

  跨过岷江、翻越巴朗山,采访车在崇山峻岭间穿梭,时而顺着河谷蜿蜒,车窗外流水潺潺,不知名的小花装扮着河岸;时而贴着峭壁飞驰,松柏扎进岩壁遒劲有力;时而在盘山公路上螺旋前行,高原草甸上的牦牛群自在觅食……车过四姑娘山,在雪山脚下的谷地中,调研组录制了此行的第一段视频,调研之行正式“从雪山下启程”。

  高原雪山,不仅是心之所向的“诗与远方”,更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地位突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是首要任务。

  就在调研组启程前夕,4月26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表决通过,守望高原雪山,自此有法可依。

  如今,阿坝、甘孜两州所有区域都已被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四川“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中,川西北不仅是唯一的生态示范区,更是唯一没有提出经济总量目标的经济区。

  顶层设计,谋深谋实。阿坝州持续深化“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甘孜州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

  建章立制,法纪先行。甘孜州率先出台全省首部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甘孜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阿坝州先后制定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

  行动有力,担当有为。阿坝州深入开展“七大保护”行动,扎实推进“七大治理”工程;甘孜州全力做好“资源保护、生态修复、绿色产业”三大文章,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驱车行驶在川西北,河谷缓坡上,人工种植的树木幼苗随处可见。阿坝州林草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5.6%;甘孜州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

  当抵达若尔盖县辖曼镇时,映入眼帘的,是高山柳树扎成的方格连缀为一片沙障,格中的草长势茂密。2022年,阿坝州治理草原“两化三害”313.5万亩,牧区五县平均超载率下降到5%。

  在“九曲黄河第一湾”若尔盖县唐克镇,5公里多的黄河岸披上了一层层草皮。当地创新开展黄河上游干支流综合治理,目前已建成生态防护带56.9公里。

  一路走来,高山壁立千仞、湿地水天一色、草甸广袤无垠,猴群在道路中央嬉戏、孤狼踽踽独行、高原鹰自由翱翔、崩科建筑雕龙画凤、酥油茶浓香醇厚、非遗锅庄欢快祥和……在这里,生态保护的决心与定力,山河为证;生态治理的细节与痕迹,处处可见。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的泥曲、达曲,在藏语中意为“太阳河”与“月亮河”,两曲在炉霍县城外交汇为鲜水河。炉霍人民视其为自己的母亲河,不仅如太阳、月亮般日夜守护,更寄托着当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保护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从来就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在对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定位中,同样也包括生态文化旅游、高原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三篇文章”。

  但现实是,这里曾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生态的脆弱、交通的瓶颈、产业的落后,长期是当地发展的掣肘。

  2020年2月,刚刚实现全域脱贫的川西北,将如何发展绿色经济、奔向金山银山,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松潘县城南侧,川青铁路成黄段(原成兰铁路四川段)上最大的车站,松潘站的建设正加速推进。随着今年底这条新“天路”的建成通车,川西北不通铁路的历史将彻底结束。

  沿着中国熊猫大道行驶,一个个水泥桥墩挺立在河谷中。这是正在建设中的“都四”项目,这条起于都江堰市区、止于小金县四姑娘山镇的山地轨道将于2026年通车,随着外围交通的改善,四姑娘山创建全国首个山地户外5A景区的愿景实现在望。

  在炉霍,平坦开阔的鲜水河谷中,独特的扇形大棚引起了调研组的注意,棚里种植的番茄、草莓味美多汁,一到收获季,每天都会新鲜采摘送往成都人的餐桌。

  在小金县美兴镇,站在大坝口山顶远眺,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耀眼,小金的“阳光经济”蔚为壮观……

  在若尔盖县,返乡创业的非遗传承人、藏医贡确加措把名贵的藏香,带进了寻常百姓家、销售到国内各大中心城市,不仅非遗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炉霍,调研组受邀去当地居民其吉的家做客,两层楼的崩科建筑、超过500平方米的院子,其吉将它打理得窗明几净,甚至还利用空余的房间开起了民宿。

  在甘孜县的岭·格萨尔王城景区,今年67岁的大叔俄呷,已经在景区里干了4年,每月能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

  无论是生态保护治理、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二者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世居于此的人,都是为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站在小金红军会师广场,小金川对面的山冈上,“中国万岁”七个大字抬头就能望见,热烈赤诚、引人瞩目——川西北人民,以这样拙朴而直白的方式,表达着对党、对国家、对家乡的深沉之爱。

  行走在川西北,最常见到的一句标语是“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它以汉文藏文、以各种字体,出现在县城的建筑上、镌刻在远处的岩壁上、描绘在辽阔的草甸上。

  历史上——川西北地区,是红军长征途中冲破敌军重重围堵、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老区,是见证长征历史、承载长征精神的“红色高原”。

  鲜水河畔的炉霍县虾拉沱镇虾拉沱村,曾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主要休整地,也是收留和疏散伤病号最多的村寨;十几年后,第十八军进藏时再次途经这里,同样留下不少动人故事。这里至今仍生活着很多红军后代,行走在村中,“红色基因”依然静静流淌。

  现实中——2012年,四川作出第一轮五年对口支援阿坝、甘孜两州的决策部署,成都等7个省内发达城市参与其中;2016年,第二轮对口支援工作启动,赋予成都20个区(市)县对口支援两州19个县(市)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2021年6月,新一轮省内对口帮扶工作接续启动。

  十余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批接一批的成都党员干部、教育医卫工作者先后踏上川西北高原,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于苍茫天地间写下了发展的新篇。

  在马尔康市,崇州市援建的启蒙星蒙特梭利幼稚园里的孩子们,正牵着小手在院子里做游戏,天真烂漫的笑容,如同一树树盛开的俄色花。

  在小金,调研组注意到一辆汽车的后挡风玻璃上,清晰地写着“新津·小金”;在炉霍,从锦江区而来的臧涛,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年,刚刚报名加入锦江区第7批对口支援工作队。

  还有普通的成都市民也来了:青白江的小伙子李建,在山顶上养起了牦牛;老家在内江已定居成都的刘煐,在河谷里种起了蔬菜。

  力量生于团结,共跨万水千山的帮扶情谊,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幸福源于奋斗,创造克难奋进的发展奇迹,川西北高原与成都平原如酥油糌粑一样越揉越融合在一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