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多国面临极端天气考验 应对气候变化考验全人类智慧

2023-08-11 01:05: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多国面临极端天气考验】今年入夏以来,中国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6月份,北方气温突破40℃,让许多人“热到怀疑人生”。7月下旬,北方又迎来极端强降雨,北京降雨更是创下自1891年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大降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在印华体会体育度,早在4月热浪就强势袭来。在4月中旬孟买的一场露天集会上,11人中暑死亡,促使十多个邦临时关闭学校。过去几日,印度多地气温飙升至40℃,北方邦至少34人因高温死亡。

  在北美,美国加州从 2022年圣诞节到 2023年 1月中旬遭受到历史罕见的雨雪天气侵袭,州降雨量达到了通常平均降雨量的 400%到 600%,造成严重人员财产损失。

  在欧洲,被誉为欧洲“菜篮子”的西班牙不仅出现异常高温,今年以来的降水量也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引发严重干旱,农产品不同幅度减产涨价。

  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宣布,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可能会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的出现。

  厄尔尼诺现象最早出现在南美东太平洋沿岸,由于异常升温现象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被沿海渔民用西班牙语命名为“El Niño”(意为“圣婴”或“小男孩”)。对中国而言,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夏季风偏弱、季风雨带偏南,容易出现夏季干旱及极端高温,秋季则降水增加,易发生内涝灾害。

  早在二十年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提出过“气候临界点”的概念,即一旦全球温升击穿临界点,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将大幅上升,最终打破生态平衡,危及动植物生存,对地球上的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等产生复杂而深远的负面影响。

  气候变化加剧了诸如干旱、洪水和飓风等极端天气的发生,改变和污染了生态系统,损害了生物多样性和破坏粮食的收成。所有这些都将对粮食生产和供应产生巨大影响,并危及全球粮食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表明,玉米作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如果人类不能切实大幅减少碳排放,预计2030年玉米作物产量将下降24%,小麦、稻谷等其他农作物的产量也将急剧下降,将导致人类的粮食供应大幅减少。

  极端高温也加剧了能源危机。以欧洲为例,高温之下,民众用电需求激增。欧洲本就面临天然气供应危机,高温干旱又导致水力、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下降。几重因素叠加,让欧洲的能源问题更加棘手。

  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2015年《巴黎协定》,人类一直在努力推动减缓气候变化,但依然难以有效遏制加速趋势。

  全球气候治理事关国际权力塑造和规则博弈。当前全球气候治理呈现出模糊“共区”原则、逃避减排责任和资金义务等不良趋势。从治理模式上,美国故意“垒小院、筑高墙”,欲联手欧洲同盟伙伴打造小规模“气候俱乐部”,建立“跨大西洋绿色伙伴关系”,进而颠覆现有治理框架,倒逼他国减排。从规则上,美国力推“碳关税”,通过捆绑碳关税和贸易政策,以金融和贸易手段摆脱历史排放责任,以此消解“共区”原则,甩掉其历史排放责任。从价值观上,以所谓“气候正义”为由头,将“高排放”与“不正义”等同起来,对高排放国家发起道义攻势,伺机给中印等国树立“硬约束”,削弱甚至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权”。

  可以说,全球气候治理已经部分变质变味,俨然成为大国权力争夺和规则博弈的新工具和新战场。如果美国等西方国家继续沉迷于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思维不能自拔,只会继续动摇全球气候合作的基石,加剧气候危机的系统性风险。

  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加速攫取自然资源,加剧地球生态失衡。

  高温就是警示。当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极端气候频发,表明人与自然的矛盾已陷入负反馈循环,“气候临界点”已离我们不远。正如恩格斯所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也蕴含着中华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习主席从中国哲学的高度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大国担当,贡献了中国智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