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这波行情风电凭什么跑赢光伏?

2023-05-02 23:27:5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这两个词,描述的是光伏和风电板块,在2021年走出的上涨行情。前者行情来得早,受追捧多,而后者的崛起,却是新话题。特别是恒润股份、节能风电、福能股份等公司,甚至走出了连板的翻倍行情。

  10月24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文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大力发展新能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华体会体育

  可以明显看出来,国家将风电、太阳能作为提升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的重要解决方案,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其背后逻辑不难理解。

  提及“双碳”目标就绕不开发电行业,发电行业是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超过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而以煤炭为动力的火力发电占据总发电量的70%以上,所以风电、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的技术。

  这些基于“双碳”目标的政策,是光伏和风电走出上涨行情的背景。但事实上,这两者,特别是后者还存在着基本面上的逻辑。

  人类对于风能的利用,其实早于太阳能。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发明了帆船,凭借风力驰骋在尼罗河。风力推磨,风力提水等“风能-机械能”转换,也逐渐步入应用。

  但自十二五开始,风电的增长却慢了下来——十二五期间年均装机20GW,十三五期间年均装机25GW,几乎没有增长。而光伏却后来者居上,在此期间大幅增长2倍以上。

  为何建立利润先发优势的风电,近年来装机增长率却落后于光伏?除了应用场景的限制和环保的劣势,还有哪些未发现的因素?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释,从行业本质来看,光伏和风电虽然最终都实现了发电,但按原理划分,两者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

  光伏的原理,是光生伏特效应,这是19世纪上半叶发现的半导体的第一个特征。其发展迭代,自然也具备明显的半导体属性,半导体的发展迭代之快从摩尔定律就可得知,集成电路芯片上所集成的电路的数目,每隔18个月就翻一番。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光伏,光伏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次的产业革命,例如硅片的变革、金刚线切割技术取代砂浆、从单晶取代多晶、大尺寸硅片取代小尺寸、电池片革命、PERC取代铝背场电池、再到未来的TOPCON/HJT取代PERC/PERC+等等。

  其中,光电转换效率更是以月作为单位,实现迭代。比如2021年6月,隆基股份宣布P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5.02%的新世界纪录。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后,隆基电池研发中心的单晶P型TOPCon电池研发,就实现了高达25.19%转换效率。

  近期,隆基股份的HJT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达25.82%,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风电发电原理,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通过风力吹动叶片,叶片带动转子在磁体内转动,切割磁场时产生电流。

  只要我们对物理有所了解,那么就会立刻想到,由于能量转化方式的不同,无论机械技术再如何迭代,也不可能超越半导体的效率。

  众所周知,行业发展的动力在于需求,而双碳这个确定性需求的关键,在于成本。这意味着各种发电方式里,谁的成本低,谁有保有优势。而技术突破,正是降本增效的最核心手段。

  这种行业的属性制约,使得风电技术的迭代速度远不及光伏,并最终被光伏追赶反超。而光伏通过行业内生的降本增效,结合双碳背景下的需求形成良性循环,技术倒逼行业改革的同时也在终端释放了需求,使得增长速度远超风电。

  尽管风电存在着属性上的天然短板,但却仍然不失为清洁能源的较好方式。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在多年时间内,始终坚持给予风电行业补贴,以确保这个行业能够有动力发展。

  但国家层面的产业态度,既有刺激与保护的一面,也有鼓励竞争,强调淘汰的一面。这种态度的变化,都会通过政策出台表现。

  2019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提出自 2021年1月 1日开始,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先前已核准但未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的项目,国家不再补贴。

  补贴退坡的政策,带动了2020年的抢装潮,使得新增风电并网装机量达到历史级的71.67GW。

  原有产业链中,零部件利润丰厚,存在着供需错配,一方面抢装爆发的需求会让零部件厂商扩大产能,抢装结束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自然而然地就降本了;另一方面扩大规模生产也会促使成本下降。

  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在2021年在成本下降带动下风电实现了需求与利润的双增长。

  2021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201.67亿元,同比增长25.62%,实现归母净利润182.89亿元,同比增长59.52%。

  而在碳减和电力需求增加的大背景下,降本-放量-降本的产业逻辑循环使得风电在历经抢装潮后仍旧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预计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51GW,即使在2020年抢装后,相较2019年仍有73%的装机增长,这意味着,风电需求持续乐观。

  此外,光伏的成本飙升也构成了对风电的利好一面,2021年硅料由于供不应求价格从年初的8.5万/吨上涨到23.58万/吨,涨幅超过184%。涨价压力传导到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纷纷涨价。平价上网背景下,电站企业利润过低的话会选择停建,故而许多需求转向了风电。

  这就是上半年风电大热的原因,而更为重要的是,规模制造使得风电的技术加速了发展,其中,大型化是未来进一步降本的核心环节。

  大型化意味着叶片更大、塔架更高,可以捕获更多优质的风能,增加发电量与发电小时数。

  在这个过程中,海上风电是最契合大型化的路径,这让应用场景贫瘠的风电再度找到了突破口,也为新能源发电找到了新的增长曲线 陆地风电VS海上风电

  首先,海上的风力资源更为优异,去过海边的人想必都知道,海上的风力比陆地要强得多,并且相较陆地而言没有过多的遮挡物,风力输出更加稳定。

  我们从海上风电成本图可以明显看出来占据海上风电成本最大的是发电机组,高达61.7%。可以说发电机组的成本下降时间决定了海上风电的平价时间。

  与此同时,未来海上风电沿着大型化的路径继续发展,这便形成了成本下降的良性循环。

  风机大型化的技术发展路径明晰后,制约成本的因素就是技术瓶颈,而技术瓶颈的突破需要以产业的发展为基础。

  明阳智能在截至3Q20的在手订单中,海上机组订单中5-6MW的机型已成为主流,并已有7-8MW 机型的订单,订单结构中大兆瓦机型占比较同行更为领先。

  此外,公司零部件60%可以自供,占据整机最大成本之一的叶片可以100%自产,使得公司毛利润大幅超过同行。

  正是凭借海上风电的领先优势以及零部件自供的成本优势,明阳智能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增厚业绩,扩大市场占有率。

  除了发电机组外,施工建设也是占据海上风电的重要成本之一,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的逐步推广,海工装备巨头纷纷开始了布局。

  热门行业,历来是资本追捧之地,这种追捧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形成赛道的拥挤。这一点,对于海上风电同样适用。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随着各企业的跑马圈地,近海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是可以预测的未来,

  另外,海上风电也可以向储能、制氢的应用场景发展,将远海难以输送的电力或者是富余的电力储存起来,也可以直接进行电解水制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