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斗门一条鱼做出百亿大产业激活华体会体育“百千万工程”一池春水

2024-01-29 13:53: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珠海市斗门区用“一条海鲈”激活了“百千万工程”一池春水,不仅带领万千村民奔小康,催生出超百亿级大产业,还不断向新领域、新市场、新品牌拓展,通过策划举办中国年鱼博览会、白蕉海鲈垂钓大赛等,推动“国鲈”品牌从粤港澳大湾区走进了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群,并与节庆文化、预制菜等融合,打造了红红火火的“年鱼经济”。

  这是珠海市斗门区实施“百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的缩影。2023年底,斗门区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围绕“如何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如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百千万工作?”等热点,当地于1月25日上午举行“问计百千万”媒体座谈会,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中央驻粤、驻珠及省内主流媒体的相关负责人、记者齐聚一堂,建言献策。会议同时介绍了斗门“百千万工程”推进情况和2024年工作计划,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立体展示了当地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和进展。

  从广州出发,沿广佛江珠高速一路向南,驱车约2小时便抵达珠海斗门区昭信村,继续前行,一片生机勃勃的水乡风光犹如画卷般徐徐展开。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西江水系多条泾流携带大量有机物在此与海水交汇,形成独特的咸淡水地带。纵横的水网与公路之间,大大小小的鱼塘星罗棋布,一个挨着一个,一片挨着一片,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这里是闻名广东的“海鲈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自上世纪80年代,有村民率先引进海鲈苗进行人工养殖后,海鲈养殖业便在当地蓬勃发展,如今全村海鲈养殖面积4100亩,年产值3亿元。伴随海鲈养殖业的兴旺,众多村民奔上了小康,新建的小洋楼鳞次栉比。

  在斗门区的推动和引导下,这条海鲈快速“游入”周边一条条村落,如今当地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海鲈产区 ,养殖总面积达3.96万亩,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86亿元,已经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一张靓丽的菜篮子名片,为斗门区乃至珠海赢得了“中国海鲈之乡”“中国海鲈之都”“中国海鲈预制菜之都”等称号。

  伴随“百千万工程”的推进,斗门引导科技、人才、资本等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下沉,为白蕉海鲈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在斗门区白蕉镇,当地通过实施塘头美化整治、养殖尾水治理、5G+智慧渔业试点等工程,持续推动白蕉海鲈产业转型升级。如今,昭信村的养殖户通过一部手机、一块智能大屏就能监测、管理鱼苗成长的全生命周期。

  距昭信村不远,斗门华发“渔光互补”复合光伏项目超过400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正火速安装铺设。在这片光伏板下,以10亩为标准塘面积,未来将建设超600个养殖标准塘,一个以海鲈、青蟹、石斑、对虾等优质水产养殖为主、“光伏发电+现代渔业+设施农业”循环畅通的“零碳”示范应用场景呼之欲出。

  新理念的植入,新技术的应用,新市场、新领域的开拓,正推动白蕉海鲈品牌不断跃升,从最初的特色农产品、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长为今天深受市场追捧、融合文化价值、名气也更为响亮的“国鲈”“年鱼”。

  为了提升“国鲈”“年鱼”的知名度,不久前,斗门以“国鲈跃起 乐钓斗门”为主题,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白蕉海鲈垂钓嘉年华活动,吸引拥有千万粉丝的头部网红垂钓达人“王小怪”“凤吟”等众多钓鱼爱好者齐聚,央视“名嘴”韩乔生现场解说,线亿。

  紧随其后,第二届中国年鱼博览会在珠海开幕,白蕉海鲈入选中华好年鱼十大品种。博览会同时发布2024年新春版“珠海年鱼”大礼包,内含珠海“白蕉海鲈”、广州“增城丝苗米”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与此同时,白蕉海鲈日前还入选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

  1月初,斗门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力争到2026年,实现白蕉海鲈产业辐射带动全区2个乡镇周边20多个村8万多农民就业……

  一场场活动,一个个利好,成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白蕉海鲈热”。可以预见,白蕉海鲈将游得更远,游出更大的市场,带领更多村民致富。

  白蕉海鲈的蓬勃发展、不断向价值链上游攀升,只是斗门高标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一个缩影。

  作为珠海最大的行政区,斗门区面积674.8平方千米,占珠海全市的三分之一,却集中了珠海近90%的农村人口,是珠海推进“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2023年,斗门区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区,下辖的1个镇,32个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村,是全省单个县(区)入选数量最多的区。

  南都记者从斗门“问计百千万”媒体座谈会上获悉,斗门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和全面落实“百千万工程”是一体两翼的关系,按照“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理念,做好工业、农业两篇文章,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实镇域节点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组组数据见证了斗门的发展。2023年,当地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1040亿元和25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和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珠海第一。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88个,建成197万平方米全市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开工建设定制化厂房46万平方米。富山工业园聚焦新型储能、光伏等产业强链延链,7个产业立柱项目签约落地,5.0产业新空间出租率达77.5%,蓝领宿舍一期开工建设,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隔墙供应的新型产业生态圈。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完成竣工备案,出租率达60.4%。

  在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方面,斗门2023年硕果累累,通过全产业链做好“土特产”文章,白蕉镇入选全市唯一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白蕉海鲈”入选国家2023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和2023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动工建设,与格力电器合作投资1.5亿元建设“预制菜示范性无人工厂”,推动华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和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白蕉海鲈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酒店,民宿产业快速发展,旅游民宿由6家增加至22家,全市10家最美乡村民宿斗门占4家。

  斗门正积极探索,推动实现全域全员参与,2023年组织23家建筑企业与5个镇结对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近4.48亿元,完工项目5个。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累计实施项目90个,帮扶资金和物资共6.2亿元。

  一系列有力举措,带动城乡均衡发展有了新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斗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同比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53:1。当地养老服务体系、公共文化配套不断完善,建成6个镇(街)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和129个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32个文化馆、61个图书馆村级服务点……

  2024年是“百千万工程”从“一年开局起步”向“三年初见成效”全面发力的关键一年,斗门如何进一步发力、高标准落实?

  南都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斗门区将以头号工程的势头和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聚焦“百千万工程”,系统性的发动社会力量,把好山好水用起来,千方百计打造特色亮点,用心用情用力抓好县域经济、城镇提质、兴村富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改革攻坚、党建引领等工作,以率先实现全域现代化的更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高标准建设全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区。华体会体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