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华体会体育《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为45%

2023-12-08 03:36:4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华体会体育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对经济影响程度深,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既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2月7日,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行业共同研究编制的《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以下简称《路线》)研究成果发布。

  作为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纲领性文件,《路线》首次明确了汽车产业碳排放核算的边界和方法。汽车产业碳排放核算边界涵盖汽车运行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以及汽车制造过程中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和消耗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综合考虑国际通行的碳排放核算边界的划分方法和管理实践,以及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方式,将我国汽车产业碳排放核算的边界划定为汽车运行阶段和汽车制造阶段。”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表示。

  对于汽车运行阶段,采用基于汽车保有量及结构、单位能耗水平、碳排放因子、年均行驶里程“自下而上”的方法来核算碳排放量;对于汽车制造环节,采用基于汽车制造业各类燃料消耗量和燃料排放因子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核算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碳排放总量。鉴于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尚未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汽车制造业统计范围,对其碳排放进行单独核算并计入汽车制造环节。

  经测算,目前汽车运行面临较大碳减排压力,商用车是目前主要排放源。2022年,我国由汽车运行造成的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占比约8%,在交通碳排放中占比约80%。其中保有量占比仅约11%的商用车,碳排放量占比达到约 55%,其余为乘用车造成的碳排放。

  而汽车制造碳排放量相对较低,以电能消耗产生的间接碳排放为主。2021 年,我国汽车制造业碳排放总量(含动力电池)在工业2碳排放中占比仅约 1.3%。汽车制造业碳排放以电能消耗间接碳排放为主,由外购电力等二次能源造成的间接碳排放占比约90%。

  此外,《路线》提出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总体目标上,《路线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至2060年支撑国家碳中和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其中,碳达峰阶段目标方面,明确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分别为45%、60%,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50%、65%,零碳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15%、30%。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但《路线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目标设定为45%,较20%显著提高。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9.8%,超预期发展,将这一目标提高符合产业发展实际,也兼具引领性。

  碳减排技术路径下,预计乘用车和商用车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具体来看,乘用车运行阶段的碳减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乘用车将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重点,持续优化汽车节能技术,全面提升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技术和燃油经济性水平。二是新能源乘用车将不断提升关键技术水平,加速推广普及,并探索燃料电池在乘用车领域的推广应用。

  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乘用车(含新能源)的新车能耗目标分别达到4.6L/100km、3.0L/100km和2.0L/100km;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达到12kWh/100km, 2025年后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电耗持续下降;2025年、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目标渗透率分别达到50%和65%。

  商用车碳减排路径主要涵盖传统燃料内燃机商用车节能增效及低碳、零碳商用车推广应用两大方面。从节能增效来看,到2025年,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较2020年下降15%左右,到2030年,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较2025年下降10%以上;低碳、零碳商用车应用方面,以场景需求为驱动力,多技术路线协同推动零碳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在2025年、2030年分别达到15%、30%。

  碳中和阶段目标方面,明确2030年后,汽车产业低碳、零碳汽车技术水平持续引领全球,支撑新能源汽车市场化推广进程进一步提速,逐渐发展成为汽车市场和道路交通主体,汽车生产制造能耗和碳排放不断降低,汽车资源、材料回收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为全面系统支撑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路线》形成了汽车产业绿色低碳管理转型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汽车低碳技术创新的重点支持领域,针对低碳、零碳汽车推广,汽车低碳制造和产业协同降碳等方面提出了财税政策、示范行动等支持政策建议。

  一是有序推进绿色低碳管理转型,包括完善汽车积分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汽车碳排放标准体系、建立碳强度目标引领的汽车制造碳排放管理体系。

  二是持续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包括支持低碳技术研发、提升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引导创新主体加强技术研发。

  三是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汽车发展,包括继续完善低碳汽车财税金融政策、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支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

  四是加速建设绿色低碳制造体系,包括建立汽车产业循环发展体系、开展汽车工业低碳示范行动。

  五是统筹共建绿色降碳协同体系,包括开展协同降碳基础能力建设、探索开展清洁燃料示范行动、加大车网互动试点示范力度、完善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出行支持政策等。

  “推动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整体和局部、国内和国际,稳步推进汽车产业由能耗‘双控’向以碳排放强度管理为主的碳排放‘双控’转型,系统谋划支撑汽车产业碳减排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为汽车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撑保障。”李骏最后表示。

搜索